晋家上巳修禊筵,高会兰亭曲水边。
流觞取醉惜红日,四十一公情快然。
长湖高岭各游目,寄傲林丘成好篇。
当时俯仰巳陈迹,一日潇洒今千年。
镜湖五月开紫莲,寻幽独扣清风舷。
泠泠万籁吹远天,青山碧水争蜿蜒。
云中飞盖弄芳霭,柳下携壶坐绿烟。
行行披草拂残碣,寂寂看花怀昔贤。
石桥东跨古流水,酌之聊以怡心颜。
归来明月待兰渚,照我知章酣醉眠。

这首诗是明代王稚登的《游兰亭》之一,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兰亭游历的情景。

首句“晋家上巳修禊筵”,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上巳节,是古代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如修禊、宴饮等。而“高会兰亭曲水边”则是指这个节日中的兰亭宴会。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郊,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在这里举行的兰亭宴,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交流的地方,也是他们欣赏自然美景、吟诗作对的重要场合之一。

第二句“流觞取醉惜红日”则是描述了在兰亭宴会上的一种饮酒游戏。这种游戏通常由一群文人雅士共同参与,他们轮流向杯中倒入清酒,然后轮流取杯饮酒,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之情。同时,“流觞取醉”也暗示了饮酒带来的快乐和放松。

第三句“四十一公情快然”则表示当时参加宴会的一共有四十一个朋友,他们的心情非常愉快和畅快。这可能是因为大家在兰亭这个地方相聚,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享受着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交流的快乐。

第四句“长湖高岭各游目,寄傲林丘成好篇”则是描述在兰亭游览时所看到的景色。长湖和高岭都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它们各自吸引了作者的目光。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想要通过游览这些自然景观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第五句“当时俯仰已陈迹,一日潇洒今千年”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现在的自己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但是过去的那些美好时光仍然可以回味无穷。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岁月的留恋和珍视之情。

第六句“镜湖五月开紫莲,寻幽独扣清风舷”描述了作者在兰亭游览时的所见所闻。这里的“镜湖”指的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一个美丽湖泊,而“紫莲”则是指盛开的莲花。作者独自来到这片美丽的湖畔,寻找着幽静的景色,并轻轻地敲击着自己的船舷,感受着微风带来的清凉。

第七句“泠泠万籁吹远天,青山碧水争蜿蜒”则是描述了周围环境的声音和景色。这里的“万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鸟鸣、水流声等;“青山碧水”则分别指代了周围的山峦和湖水。作者通过这些声音和景色的描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第八句“云中飞盖弄芳霭,柳下携壶坐绿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云端之上,人们驾驶着华丽的车子(飞盖)飘然而至;而在柳树下,人们带着美酒(携带)坐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这里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气息,展现了古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第九句“行行披草拂残碣,寂寂看花怀昔贤”则是描述了作者在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披草”、“拂残碣”分别指代了作者用手拨开草丛和用手抚摸着古墓上的石碑;“寂寂看花”则是指作者静静地观赏着花朵。作者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古人智慧和成就的敬仰之情。

第十句“石桥东跨古流水,酌之聊以怡心情”则是描述了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清澈的溪流之上。这座石桥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这里饮酒,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第十一句“归来明月待兰渚,照我知章酣醉眠”则是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回到兰亭,再次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共度美好时光。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像古人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朋友们在兰亭游历的情景。从开头到结尾,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情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到了那个古老而又美丽的时代。同时,他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