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月斜窗夜气清,禅栖无梦客灯明。
山中万籁俱岑寂,惟有松风答磬声。

【小塘山居】

石月斜窗夜气清,禅栖无梦客灯明。

山中万籁俱岑寂,惟有松风答磬声。

注释:

  • 石月:指的是石头上反射的月光,也形容月光如水般清澈透明。
  • 斜窗:窗户倾斜着,形容夜晚的月光斜照进来。
  • 夜气清:晚上的空气清新宜人。
  • 禅栖:修行者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 无梦:没有睡着,表示清醒。
  • 客灯明:客人点的灯光明亮。
  • 岑寂:寂静无声,形容山中的环境很安静。
  • 答磬声:回响的钟声,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生活画面。首句“石月斜窗夜气清”,以石头上反射的月光为线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夜晚氛围。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巧妙地将月亮、窗户和小池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

次句“禅栖无梦客灯明”,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山居中的生活状态。诗人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点上了明亮的灯火,独自修行或冥想。这里的“禅栖”指的是修行或冥想,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虔诚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平静。而“无梦”则表明诗人在这一刻已经完全放下了世俗杂念,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第三句“山中万籁俱岑寂”,进一步展现了山居的静谧之美。在这里,“万籁”一词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溪水潺潺、鸟鸣等声音。这些声音在夜晚都显得格外清晰,但都被山中的寂静所掩盖。而“岑寂”则强调了这种寂静的程度,使得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下来,只有大自然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这种寂静让诗人感受到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使他更能专注于内心的思考和修行。

最后一句“惟有松风答磬声”,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松树随风摇曳的声音与远处寺庙里的钟声相互映衬。松树的声音虽然细微,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这与寺庙中沉稳而庄重的钟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声音的交织和回应,不仅增添了山居生活的韵味,也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修行成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表达,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祥和的山居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