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寒碧落晓鸿鸣,久客何堪梦底听。
淮海雪晴拖练白,荆山云暖送螺青。
长卿多病愁仍在,阮籍穷途醉不醒。
何似隐君松竹里,焚香阅世了残经。
霜寒碧落晓鸿鸣,久客何堪梦底听。
淮海雪晴拖练白,荆山云暖送螺青。
长卿多病愁仍在,阮籍穷途醉不醒。
何似隐君松竹里,焚香阅世了残经。
译文
清晨的霜气覆盖着大地,天空中传来清脆的鸿鸣声。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我怎能在这寂静的夜晚,聆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呢?淮海地区的雪已经融化,天空中的云朵呈现出洁白的颜色,像是一条白色的绸带。而在荆山之南,云雾缭绕,仿佛送来了螺壳般的青色。
司马相如身患重病,仍然心怀愁绪;阮籍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到了尽头,却仍然沉醉于美酒之中不能自拔。相比之下,隐居山林的隐士们,他们焚香静坐,阅读着世间的残篇旧卷,度过余生。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闷。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淮海和荆山不同地域的描绘,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自然画卷。淮海地区的雪后天空和荆山的云雾,不仅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而长卿和阮籍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整首诗既有现实的触感,又有历史的深度。最后,通过对比隐居山林的隐士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郑真诗歌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