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屯山外落疏星,千里平凉路杳冥。
远近封疆夸俗习,古今人物慨英灵。
石煤炙得牲庖熟,瓦缶盛来湩酪腥。
风景须凭诗律写,试谐笙管月中听。
寄晋原县丞王叔润兼简主簿董仲石马屯山外落疏星,千里平凉路杳冥。
远近封疆夸俗习,古今人物慨英灵。
石煤炙得牲庖熟,瓦缶盛来湩酪腥。
风景须凭诗律写,试谐笙管月中听。
注释:
寄晋原县丞王叔润兼简主簿董仲石:写给晋原县丞王叔润和主簿董仲石的一封信。
马屯山外落疏星,千里平凉路杳冥。
远在天边的马屯山上,稀疏的星光映照着远方。
千里平凉路杳冥,道路漫长而幽静。
远处边关,辽阔的平凉之地,路途遥远且显得寂静无声。
远近封疆夸俗习,古今人物慨英灵。
无论是近处的边疆还是远处的边关,都以当地风俗习惯为傲。
无论是古代的英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他们都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怀念。
石煤炙得牲庖熟,瓦缶盛来湩酪腥。
用石头烧成的煤炭将牲口烹饪得非常熟透,用瓦缶装来的牛奶也散发着腥味。
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惯。
风景须凭诗律写,试谐笙管月中听。
要想把这里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就必须遵循诗的韵律;同时,也可以试着欣赏笙管曲调,感受月光下的美好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寄给晋原县丞王叔润和主簿董仲石的信中,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边塞风光的独特见解。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马屯山外的星空、漫长的平凉之路以及边疆的风俗习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景象。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深远。
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比古今人物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他认为无论是过去的英雄还是现在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这种观点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也展示了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最后的两句则是通过描绘景色和尝试欣赏音乐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情。他认为要想把家乡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就必须遵循诗的韵律;同时,也可以试着欣赏笙管曲调,感受月光下的美好氛围。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情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