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拦道忆牵衣,千里长淮恨不归。
庭下芝兰空雨露,山中桥梓自光辉。
源流幸喜箕裘续,孝养何惭菽水违。
待汝归来成一笑,须凭寸草报春晖。
注释:
遣怀示儿复升:遣怀,抒发心中的忧愁;示儿,向孩子诉说心事;复升,重新升起的希望。
当年拦道忆牵衣:当年,指过去的日子;拦道,阻止你前进;忆牵衣,回忆着拉着你的衣角让你留步的情景。
千里长淮恨不归:千里长淮,形容距离之远,如同一条长长的河流;恨不归,非常想念回家。
庭下芝兰空雨露,山中桥梓自光辉:庭下芝兰,庭下的灵芝和兰花,象征高尚的品质;空雨露,没有受到雨水的滋润;山中桥梓,山中的桥梁和树木,象征着坚韧的精神。
源流幸喜箕裘续,孝养何惭菽水违:源流,比喻家族的传承;幸喜,庆幸;箕裘,古代的一种官帽,这里借指家族的传统;孝养,孝顺和抚养;何惭,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菽水,豆粥,象征养育子女。
待汝归来成一笑,须凭寸草报春晖:待你回来,我们一起笑一笑;寸草,比喻子女的微小贡献;报春晖,报答春日阳光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与孩子的互动、家庭的传承、孝顺的付出等场景,表达了对家庭和孩子的深情厚意。
首句“遣怀示儿复升”直接进入主题,表达了诗人想要向孩子倾诉心事的心情。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当年的情景,诗人回想起曾经拉住孩子的手让他留下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千里长淮恨不归”,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孩子能够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的孝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