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罗军卫,高皇睿算神。
承平虽有日,勇略岂无人。
飞挽黄尘暗,徵兵赤羽频。
徒劳议封爵,丑虏敢称臣。
倭报三首·其一:
沿海罗军卫,高皇睿算神。承平虽有日,勇略岂无人。
注释:这首诗的首句“沿海罗军卫”指的是在沿海地区驻守的军队,而“高皇睿算神”则是指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智慧如同神灵一般。次句“承平虽有日”,表达了虽然国家已经和平多年,但军队中仍然有英勇善战的士兵存在。第三句“勇略岂无人”,进一步强调了士兵们勇敢和卓越的战略能力。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明朝军队的英勇和强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与军队战斗力的自豪。同时,也反映了明朝初期统治者对于军队的重视以及对士兵的关爱。
倭报三首·其二:
飞挽黄尘暗,徵兵赤羽频。徒劳议封爵,丑虏敢称臣。
注释:第二句“飞挽黄尘暗”形象地描绘了战争时期天空被尘土遮蔽的情景;“徵兵赤羽频”指频繁征召士兵,用红色羽毛作为标志;“徒劳议封爵”表达了尽管努力讨论封赏之事,却无法改变战争的事实;最后一句“丑虏敢称臣”则讽刺了敌人竟然敢自称臣服。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场景和敌人的嚣张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对于和平的向往。
倭报三首·其三:
血战残玄菟,虚声更度辽。谁知和敌议,忽下圣明朝。路隔铙歌断,涛惊海汛遥。何当舞干羽,氛祲喜全消。
注释:第三句“血战残玄菟”描述了在玄菟地区的激烈战斗;“虚声更度辽”表示敌人的声音和策略都是虚假的;第四句“谁知和敌议”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谈判的期待和误解;第五句“忽下圣明朝”可能是指突然之间出现了一位明智的领导;第六句“路隔铙歌断”意味着消息传递受阻,听不到胜利的消息;第七句“涛惊海汛遥”描述了海浪的动荡不安;第八句“何当舞干羽”可能是表达了胜利后的喜悦和庆祝;最后一句“氛祲喜全消”则表达了希望一切阴霾都散去。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战争中的各种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领导的期望以及对战争结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