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昔悲歌地,刘生有墓祠。
只余经世志,况值讳言时。
去国英雄尽,还山事业迟。
黄金旧台北,搔首动遐思。
【注释】
吊刘蕡:指哀悼刘蕡。刘蕡字子安,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论时政而得罪于宰相元稹,被贬为荆州司马。诗人在元和四年(809),到洛阳拜访刘蕡,并写下此诗吊念他。
自昔悲歌地:自昔,自古以来。悲歌,哀怨的歌声。悲歌地,指刘蕡的故乡。
刘生有墓祠:墓祠,指刘蕡的坟墓前所建立的祠堂。
只余经世志:只,只留下。余,还有。经世,治理国家的才略。
况值讳言时:况,况且。讳言,避讳说某事。这里指当时朝廷不提倡直言敢谏,忌讳谈论国事。
去国英雄尽,还山事业迟:去国,指离开朝廷,退居江湖,远离朝廷。去国英雄,指那些离开朝廷,退隐江湖的英雄豪杰。还山,回到山林。事业迟,指事业进展缓慢,没有成就。
黄金旧台北,搔首动遐思:黄金,指金钱。北,指长安城东的曲江一带。
【赏析】
《吊刘蕡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这一年,作者由长安赴洛阳,途经荆州,特地去拜访了已遭贬谪的刘蕡。刘蕡,字子安,河南郑州管城人,大和二年中进士,官监察御史。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因论事触怒执政宦官而被贬为荆州司马。韩愈在这首诗里对刘蕡作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去国英杰”,“经世奇才”。全诗从吊祠、忆旧、伤今三方面着笔,表达了对刘蕡的怀念之情。
首联两句写刘蕡的墓地以及他的墓祠。“自昔悲歌地”,点出刘蕡悲歌之地,悲歌之地就是其墓地所在。刘蕡之墓祠,是纪念他的处所;同时也是后人凭吊他的地方。“吊刘蕡”即是指的这一地点。
颔联两句写刘蕡的遗志。“只余经世志”是说刘蕡的遗志只有经世济国的才能;“况值讳言时”则是说他所处的时代不提倡直言敢谏,忌讳谈论国事。“去国英雄尽”是说那些像刘蕡一样,离开朝廷,退隐江湖的英雄都已逝去;“还山事业迟”则是说那些像刘蕡一样,回到山林的事业都进展很慢。这两句话,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刘蕡的怀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两句写刘蕡的墓地及其周边景物。“去国英雄尽”是说那些像刘蕡一样,离开朝廷,退隐江湖的英雄人物都已经离去;“还山事业迟”则是说像刘蕡一样,回到山林的事业都进展得很慢。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刘蕡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情况。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刘蕡的缅怀之情。“黄金旧台北”是说黄金已经沉没在地下,但那一片土地却依然存在;“搔首动遐思”是说诗人在抚摸着这块土地时,不禁想起刘蕡的事迹来。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社会的不满和愤慨。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刘蕡的吊文,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