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塞清宁十二秋,忽传烽火过凉州。
寻盟故自非常策,薄伐今谁是壮猷。
陇上呜呜流水恨,云边惨惨夕阳愁。
沙虫夜语川猿泣,肠断西风独倚楼。
闻洮河警
九塞清宁十二秋,忽传烽火过凉州。
寻盟故自非常策,薄伐今谁是壮猷。
陇上呜呜流水恨,云边惨惨夕阳愁。
沙虫夜语川猿泣,肠断西风独倚楼。
注释:
闻洮河警:听到洮河的警报。
九塞清宁十二年秋:指唐朝时期,唐王朝在边疆地区设置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塞”),用以安定边疆,保持国家安宁;这九个要塞在安定、宁静了十二年之后,突然传来了战争的警报,即吐蕃军进攻凉州,这是吐蕃发动的对唐朝的军事行动。
寻盟:寻找同盟。这里指唐蕃之间重新建立友好关系。
非常策:非常规的策略。
薄伐:轻率地进兵。
陇上:泛指陇山以北的地方,指凉州。
惨惨:形容心情凄凉、悲怆。
沙虫:水生昆虫,又称沙蚕。
川猿:生活在四川一带的猿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八载(749)秋,得知吐蕃军队进攻凉州的紧急情况时所作。当时,唐王朝为巩固西南边防,在边疆地区设防九塞,并派兵驻守。但吐蕃军却突然进攻凉州,给唐朝边境带来了严重威胁。诗人在得到战报后,深感震惊和忧虑,写下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首句以“九塞清宁十二年秋”领起全诗。这里的“九塞”是指唐朝在西北地区所设立的九个军事要塞,它们分别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龟兹都护府、剑南节度等四府、山南东道、陇右节度二府、朔方节度三府、安北节度二府、河西节度一府、剑南西川节度一府。这些要塞在经过十二年的安定之后,突然传来了吐蕃军队的进攻警报。这一突变使唐朝边境局势变得严峻起来。
次句“忽传烽火过凉州”,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形势的紧张和危急。这里的“凉州”是唐朝在西域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吐蕃军队进攻的目标之一。由于吐蕃军队突然进攻,使得凉州陷入了危机之中。
第三句“寻盟故自非常策”,则从另一个角度对战争形势进行分析和判断。这里的“寻盟”是指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然而,面对吐蕃军队的进攻,唐蕃双方不得不重新坐下来谈判,以求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种“非常策”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只能寄希望于和平解决问题。
第四句“薄伐今谁是壮猷”,则是对战争前景的展望。这里的“薄伐”是指出兵征讨。而“谁”则表示疑问语气,暗示着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真正有效的战略计划。因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能否成功平定叛乱的担忧和怀疑。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凄楚动人的画面:“陇上呜咽流水恨,云边惨淡夕阳愁。”这里的“陇上”指的是陇山之南,是凉州所在地;而“流水恨”则形象地描述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灾难和损失。而“云边”则是指遥远的西部边疆,那里同样遭受了战争的蹂躏和破坏。诗人以流水和夕阳为喻,表达了对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幸的深切同情。
最后一句“沙虫夜语川猿泣,肠断西风独倚楼”,则是诗人在夜晚独自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这里的“沙虫”和“川猿”都是诗人所熟悉的事物,它们在月色下发出哀鸣声,令人感到凄凉而悲伤。而诗人则独自一人倚在楼上,眺望远方,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愁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