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昔丧师,实为权奸误。
存者多创瘢,死者骸骼露。
何彼骨肉亲,迷方不知顾。
苟能一斯奋,殊胜新所募。
上以雪国耻,下以申私愫。
蚩哉释耕者,守株焉得兔。
复仇四首
土木昔丧师,实为权奸误。存者多创瘢,死者骸骼露。
何彼骨肉亲,迷方不知顾。苟能一斯奋,殊胜新所募。
上以雪国耻,下以申私愫。蚩哉释耕者,守株焉得兔。
逐句释义:
- 土木昔丧师,实为权奸误。 土木之战(土木堡之变)是明朝著名的军事灾难事件之一,此战明军惨败,大量士兵死亡。诗中“土木”可能指代这次战役的地点或其历史影响。作者通过回顾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导致的军队败亡的痛惜与反思。
- 存者多创瘢,死者骸骼露。 此句表达了战场上的残酷现实——幸存的士兵身上留有战争的痕迹,而死去的士兵则被暴露在野外。这种描述增强了诗作的悲壮气氛,也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深重的创伤和悲痛。
- 何彼骨肉亲,迷方不知顾。 这里的“骨肉亲”指的是亲人,尤其是子女对于父母的思念和关心。然而,当国家和个人面临重大困境时,一些人可能会选择遗忘或忽视这种亲情,只顾自己的利益或安危。这句反映了人在极端压力下的利己倾向。
- 苟能一斯奋,殊胜新所募。 这里“斯”可能是指一种行动或策略,而“新所募”指的是新的招募或者新的策略。诗人鼓励那些能够勇敢站出来对抗不公的人,认为他们的斗争比任何新的招募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正义和勇气的坚定信念。
- 上以雪国耻,下以申私愫。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双重目的:一方面要恢复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另一方面也要为自己或特定的群体争取利益或情感的满足。这是诗人在面对国家和私人双重责任时的一种平衡心态。
- 蚩哉释耕者,守株焉得兔。 “蚩哉”在这里是一个反问词,表示惊讶或不解。诗人用“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来讽刺那些不劳而获、坐等机遇到来的人。他警告说,这样的行为只会让人永远等待机会,永远不会成功或获得真正的收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描写战争的残酷、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以及批评逃避责任的行为,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面对挑战、承担后果并采取行动来实现正义和复兴。诗中的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批判,传达了一个关于勇气、责任和团结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