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昔灭吴,用心非一朝。
种蠡若相忌,宿恨谁与销。
既切尝胆苦,复甘即薪劳。
大仇一云复,草木亦光昭。
于今虏方殷,矧恃屡胜骄。
苟能伺其隙,贼首必见枭。
复仇四首
勾践昔灭吴,用心非一朝。种蠡若相忌,宿恨谁与销。既切尝胆苦,复甘即薪劳。大仇一云复,草木亦光昭。于今虏方殷,矧恃屡胜骄。苟能伺其隙,贼首必见枭。
复仇四首
勾践昔灭吴,用心非一朝。种蠡若相忌,宿恨谁与销。既切尝胆苦,复甘即薪劳。大仇一云复,草木亦光昭。于今虏方殷,矧恃屡胜骄。苟能伺其隙,贼首必见枭。
注释译文赏析
《复仇四首》是南宋诗人刘溥的作品,共四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担忧。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第一首“勾践昔灭吴,用心非一朝”。勾践灭了吴国,但这个胜利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取得的。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最终实现了复国的梦想。这里反映了作者对勾践的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第二首“种蠡若相忌,宿恨谁与销”。种和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们之间的猜忌和斗争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这首诗通过种和蠡的故事,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要放下过去的恩怨,共同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第三首“既切尝胆苦,复甘即薪劳”。勾践为复国曾忍受过极大的痛苦,甚至不惜以身试法,如“切肤腐心”般的苦痛。然而,这种辛苦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也使国家得到了复兴。这首诗强调了坚持与忍耐的重要性。
最后一首“大仇一云复,草木亦光昭”。国家经历了苦难后终于迎来了复兴,这象征着一种正义的胜利,使得天地间都为之明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复兴的喜悦和自豪。
鉴赏评论
刘溥的《复仇四首》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南宋时期诗歌创作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的悲剧,更提出了对和平与和解的渴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描写,诗人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以及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