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忆鼓湘湖棹,自净风微江练平。
小艇曲穿花底出,游鱼相伴镜中行。
别来漫想心徒切,画里重看眼亦明。
素石苍松是何处,愿从巢父濯冠缨。

【解析】

“题烟波泛舟图”是第一句。题,写;泛舟,乘船游览。

【译文】

旧时游踪记得鼓湘湖的扁舟,如今只有清风轻抚着江面如练一般平静。

小船曲曲折折穿过花丛中驶出,鱼儿在水面上游弋,就像照在镜子里一样。

自从离别以来,我常常想起你,心中不禁惆怅不已,仿佛看见你的倩影在眼前。

画中重见你的身影,眼中又明亮了,好像你仍在我的身边。

苍翠的石头和松树是什么地方?愿从巢父学习洗去冠上的缨络。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诗人与友人相会后泛舟湘湖的图画,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为远景,后四句为近景。诗人首先点明泛舟的时间、地点,然后由远及近地写出泛舟所见之景,即“风微”、“江练平”、小艇穿花、鱼游镜中、重看人眼等,最后写诗人想象中的友人形象。

诗的前两联都是写景。“旧游忆鼓湘湖棹”,写的是旧时的游踪,回忆的是鼓湘湖的扁舟。“自净风微江练平”,写的是泛舟所见的景色。“自净”即自净湖水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湖面清澈透明的景象。“自净风微江练平”,是泛舟所见之景。“江练平”即江水像白色的绸缎一样平铺在湖面上,极言湖面的平静之美。

“小艇曲穿花底出,游鱼相伴镜中行。”第二联是写近景,写诗人泛舟所见之景。“小艇”即小船,“游鱼”即鱼儿,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鱼儿在水面上欢快游动的情景。“穿花底出”即穿过花丛中驶出,极言小船行驶的速度之快。“镜中行”即在水中倒映的影子在湖面上移动,极言湖水之清澈透明。

“别来漫想心徒切,画里重看眼亦明。”第三联是写近景,写诗人泛舟所见之景。“别来”即近来,“漫想”即胡乱地思考或想象。“眼亦明”即眼睛也变得明亮起来。这一句是写诗人因为想念故人而乱了自己的思想,但想到故人在画中出现,又使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素石苍松是何处,愿从巢父濯冠缨。”第四联是写近景,写诗人泛舟所见之景。“素石”即白色的石头。“苍松”即苍劲的松树。“巢父”即传说中尧帝时的隐士,尧曾向他请教治国之道,他坚辞不从,尧只好赠给他一把白帽,并说:“你头上有白穗,应该把白穗去掉再戴帽子。”后来人们就用“巢父”作为高洁的典实。“濯冠缨”即洗掉帽子上的缨子。这里用来比喻自己愿意像巢父那样隐居山林,保持高尚的节操。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泛舟湘湖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意境优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