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前苕水流,野华啼鸟自春秋。
沧浪清浊吾何预,坐听松风笑许由。

苕溪皇甫秀才幽居

苕溪,即苕溪水。据《舆地志》:苕溪水出吴兴郡东武阳县,东流至乌程县入海。

天目山:在今浙江长兴西北,一名浮玉山。

野华啼鸟自春秋:野华,指野生的野花。春秋,代指一年。

沧浪清浊吾何预,坐听松风笑许由:沧浪,深而清的水。许由,相传尧时隐士。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景,尾联写情。全诗以情贯注于景、事之间,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天目山前苕水流”,点明题中“苕溪”二字,为全诗写景开篇。诗人从“山”的角度来描写苕溪,既写出了苕溪水从天目山脉流过的景象,又写出了苕溪水的流向和苕溪水所流经之地的自然风貌。“苕溪水”是本诗的主线,它贯穿于诗歌的始终。

“野花啼鸟自春秋”,颔联写情。诗人把目光转向了苕溪边的景物,他发现苕溪边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在随风摇曳,不时还有野鸡在树上叫个不停。这两句诗既写了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沧浪清浊吾何预,坐听松风笑许由”,颈联写景。诗人继续观察着眼前的景物,他突然发现那片被风吹动的松林中的树叶正在发出阵阵松涛声。诗人不禁想起了古代的智者许由,他在听到松涛声后,便放下手中的竹杖,离开了自己的住处来到山上游玩。而诗人此刻正坐在山下的一块石头上,听着松涛声,心中不禁感到有些许许由的遗风。

“沧浪清浊吾何预,坐听松风笑许由”,尾联写情。诗人在听完松涛声后,不禁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到了自己身处的环境,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想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诗人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感叹着世间的纷繁复杂和自己的处境之无奈。

整首诗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