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生中园,婀娜当阳春。
下滋灵泉液,上承膏露津。
美人望蚕月,倾筐竞明晨。
荣盛方及时,采捋一何频。
枯根不盈拱,何以御霜辰。
复闻刍荛子,磨砺待为薪。
冥观成感激,踯躅含酸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如下:
感怀三十一首
柔桑生中园,婀娜当阳春。
下滋灵泉液,上承膏露津。
美人望蚕月,倾筐竞明晨。
荣盛方及时,采捋一何频。
枯根不盈拱,何以御霜辰。
复闻刍荛子,磨砺待为薪。
冥观成感激,踯躅含酸辛。
注释及赏析:
- “柔桑生中园”:“柔桑”指的是柔软的桑树,生长在花园中。这里的“生中园”可能是指桑树被种植在花园之中。
- “婀娜当阳春”:婀娜形容桑树的姿态优美,春天到来时,桑树显得格外娇嫩美丽。
- “下滋灵泉液,上承膏露津”:这句话描述了桑树的根部吸收地下水分,而枝叶则吸收露水滋养自身。
- “美人望蚕月,倾筐竞明晨”:这里的“美人”可能指的是养蚕的人(如养蚕的女工),他们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因为这是养蚕的时节。而“倾筐竞明晨”则描绘了她们为了争先恐后地收获蚕丝而忙碌的景象。
- “荣盛方及时,采捋一何频”:这里的“荣盛”可能是指桑叶茂盛,正是采摘的好时机。而“采捋一何频”则表达了人们频繁采摘桑叶的行为。
- “枯根不盈拱,何以御霜辰”: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桑树的生命力顽强,即使枯萎的根也不足以支撑它抵御严冬的严寒。这里的“御霜辰”可能是指抵御寒冷的天气。
- “复闻刍荛子,磨砺待为薪”:这里的“刍荛子”可能指的是割草打柴的人,他们通过辛勤的劳作来换取生活用品。而“磨砺待为薪”则表明这些人正在等待将他们辛苦收集的柴火用于取暖。
- “冥观成感激,踯躅含酸辛”:这里的“冥观”可能是指观察周围的环境,而“成感激”则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深刻感受。而“踯躅含酸辛”则是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桑树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联进行描写,展现了桑树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们对其的依赖和感激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农民们在恶劣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