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卧薪日,勾践尝胆时。
人生各有志,况乃身践之。
宁知姑苏鹿,巳与西施期。
空令千载下,痛恨于鸱夷。
诗句释义:
夫差卧薪日,勾践尝胆时。人生各有志,况乃身践之。宁知姑苏鹿,已与西施期。空令千载下,痛恨于鸱夷。
译文:
夫差在柴房里烧火睡觉,勾践在厕所里吃饭以提醒自己不忘国仇;人生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更何况是亲自实践这些目标的人呢?谁知道啊,姑苏的狐狸已经和西施一起被捉了。只能让后世的人为这个遗憾而感到痛心。
赏析:
刘基(1311年-1375年),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咏史二十一首 其一》通过历史人物夫差和勾践的故事,表达了对于个人努力和命运的不同观点。
诗中的“夫差卧薪日”描绘了夫差作为君主的失职和放纵。在古代,君主常常以卧薪来比喻自己对权力的不自醒和放纵。这里,夫差的行为象征着一个统治者的堕落和自我毁灭。
“勾践尝胆时”则反映了勾践的坚忍和毅力。勾践在国家遭受重创后,选择了卧薪尝胆汁,以此激励自己不忘国仇,继续努力恢复国家的荣光。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对国家未来的无限期望。
“人生各有志,况乃身践之。”这句表达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必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而这些目标往往是通过个人的坚持和奋斗来实现的。在这里,刘基强调了个人努力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宁知姑苏鹿,已与西施期。”这一句则是对历史上的误解进行了讽刺。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而“姑苏鹿”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物品,但在这里被误认为是西施的象征。这种误解揭示了人们往往会受到表面现象的影响,而不是深入本质进行思考。
“空令千载下,痛恨于鸱夷。”最后的这一句,刘基表达了对于历史的遗憾和对未来的警示。鸱夷,即鸱鸟的口袋,这里借指那些因贪图安逸而失败的统治者或英雄。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对于那些未能珍惜机会的人仍然会感到深深的遗憾。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未来的历史将由我们的行为来决定其走向,我们应该以此为鉴戒,避免重蹈覆辙。
刘基的《咏史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夫差和勾践的故事的描述,深刻地表达了对于个人努力、命运选择以及历史教训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更是对当下的一种启示和警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珍惜机会,以免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