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触万窍,小大皆有声。
律吕与悬匏,嘈嘈同一鸣。
人情有所钟,声气为之使。
无知而强聒,则亦悬匏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杂诗四十首》中的第一首诗。全诗如下:

天风触万窍,小大皆有声。
律吕与悬匏,嘈嘈同一鸣。
人情有所钟,声气为之使。
无知而强聒,则亦悬匏耳。

逐句释义:

  1. 天风吹过所有的孔洞,大小都有声音。
    关键词:天风、万窍、声音
  2. 律吕和悬挂的葫芦,发出嘈杂的声音,都是同一鸣叫。
    关键词:律吕、悬匏、嘈杂
  3. 人情有偏好,声音成为人们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人情、偏好、情感
  4. 无知的人强行打扰别人,就像挂在树上的空葫芦。
    关键词:无知、聒噪、悬匏(空葫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类情感的关系,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的追求。诗人以天风为引子,描绘了大自然中万物的声音,无论是微小如蝼蚁之鸣,还是宏大如雷鸣之声,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接着,诗人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指出人的情感会引发各种声音的产生。然后,诗人用“无知而强聒”来讽刺那些不懂事却喜欢无理取闹的人,就像挂在树上的空葫芦一样,既无用又令人厌烦。整首诗语言朴实,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对于无知者的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