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下前峰,轻烟生远林。
云霞媚馀姿,松柏澹清阴。
振策纵幽步,披榛陟层岑。
槿花篱上明,莎鸡草间吟。
凉风自西来,飗飗吹我襟。
荣华龙几时,摇落方自冷。
逝川无停波,急弦有哀音。
顾瞻望四方,怅焉愁思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综合赏析能力。赏析时,要结合全诗加以概括,言之有理即可。如第一句“落日下前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山景图;第二句“轻烟生远林”,描绘了一幅烟雾缭绕的深林远景图;第三句“云霞媚馀姿”,描绘了一幅彩云映衬山峰的奇丽图景;第四句“松柏澹清阴”,描绘了一幅松树和柏树在清风中摇曳的幽静景象等。最后一句“逝川无停波,急弦有哀音”运用比喻手法,把江水比作急驰的箭,把琴声喻为哀婉的弦音,形象而生动地写出江水的流逝之势和音乐的节奏感。

【答案】

译文:落日映照着前边的山峰,一缕缕轻烟飘荡在远方的林木间。彩云映衬着山峰的余姿,松柏在清风中摇曳出一片清凉的阴影。我振起袖子,纵情地漫步,穿过茂密的丛林,登上高峻的山岭。槿花篱笆上盛开着明亮的花朵,莎鸡在草丛间鸣叫。凉爽的秋风从西边吹来,阵阵风声仿佛催动着衣襟。荣华富贵像流水一般消逝,只有草木凋零才感到寒冷。长江之水不断奔流,没有一刻停留。急促地弹响琴弦,发出哀伤的音调。望着四野的景物,我心中不禁生出无限的惆怅和忧愁。

赏析:

《登师子岩》,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登山观景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荣华富贵似流水、草木凋零方自冷的感慨。

首联描写了一幅夕阳西下的山景图:“落日下前峰,轻烟生远林。”落日映照着前边的山峰,一缕缕轻烟飘荡在远方的林木间,给人以朦胧之感。“落日”“轻烟”,渲染了一种暮色苍茫的气氛,暗示着时光易逝、生命短促的哲理。

颔联是诗人登楼远眺时所见景色:“云霞媚馀姿,松柏澹清阴”。云霞映衬着山峰的余姿,松柏在清风中摇曳出一片清凉的阴影。诗人在这里用“媚”字形容云霞,将云霞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和神态,既写出了云霞变幻无穷的美,又表现出诗人欣赏自然景色时的愉悦心情,同时暗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颈联表现了诗人在山中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振策纵幽步,披榛陟层岑。”诗人振起袖子,纵情地漫步,穿过茂密的树林,登上高峻的山岭,领略到了山林中的幽美。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振策”“披榛”这两个动词,形象地勾勒出了他行走于崎岖山路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游赏山水的乐趣。

尾联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感慨和忧愁:“槿花篱上明,莎鸡草间吟。”槿花篱笆上盛开着明亮的花朵,莎鸡在草丛间鸣叫。这里通过槿花和莎鸡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最后一句“凉风自西来,飗飗吹我襟”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江水比作急驰的箭,把琴声喻为哀婉的弦音,形象而生动地写出江水的流逝之势和音乐的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