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月就没银河烂,城乌哑哑夜将半。
忧愁不寐揽衣起,仰看明星坐待旦。
威弧历落连天狼,两旗欲动风不扬。
槐根王侯梦未觉,岂知鸡声堪断肠。

【注释】

起夜来:起,起床。夜来,夜里。

微月就没银河烂:月亮很小,银河也显得很暗淡无光。烂,同“斓”,指颜色发亮。

城乌哑哑夜将半:城上乌鸦叫得很响,天色已经将到半夜。城乌,城墙上的乌鸦在夜晚发出叫声。

忧愁不寐揽衣起:因忧愁而不能入睡,起来穿衣准备睡觉。不寐,即不能寐,睡不着觉。

仰看明星坐待旦: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坐着等待天明。坐待旦,即坐等天亮。

威弧历落连天狼:北斗七星中的“狼”星(大角星)正运行着,其光芒闪烁如流星划过天际。

两旗欲动风不扬:北斗七星中的“翼”星(天枢星)与“魁”星(天璇星)之间,有两颗小星(玉衡星和开阳星)在运动,它们好像在摇动旗帜一样,但天上没有风,所以看不见它们的移动。

槐根王侯梦未醒,岂知鸡声堪断肠:槐树的根部是王侯的梦乡,但他们还不知道,鸡啼之声能够令人感到肝肠欲断,因为此时正是黎明时分,万物苏醒的时刻。槐根,指槐树的根基。槐根之下,常是帝王贵族的梦境之地。这里以槐根比喻那些高官显贵的梦境。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夜不成眠、苦思冥想的愁怀。前四句写深夜景象,从视觉角度描写出一种静谧而凄清的夜景;后四句写诗人彻夜难眠,从听觉角度描写出一种哀婉凄凉的气氛。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富有音韵之美。

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之时,一轮明月已隐没在银河之中,城头乌鸦鸣叫声不断,夜色将近黄昏。“微月”,说明月光已很微弱。“烂”,同“斓”,指色彩发亮。银河,指银汉,即银河。古代认为银河是一条天河,横贯南北。古人常用“银河”来比喻夜空的美丽。

第三句写诗人听到城头上的乌鸦叫声,知道已经是晚上了。“城乌”,是“城乌哑哑”的合写,形容乌鸦的叫声。“哑哑”,象声词,用来形容乌鸦的叫声。“夜将半”,即夜幕即将降临。“将半”,表示将近一半的意思。“夜将半”,意思是夜幕将近降临。

第四句写诗人难以入睡,披衣起身,抬头望见天空中的明星,便坐下来等到天明。“坐待旦”,就是坐着等待天亮。“仰看”二字写出了诗人的焦急之情。“明星”即金星,是夜空中比较明亮、容易辨认的一种行星。“坐待旦”,就是坐着等待着天明,也就是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焦急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通宵不眠,仰观星空,期待天明的到来。“历落”一词,用来形容星光闪烁的样子,仿佛是流星一般在空中掠过。“狼”,即大角宿,为二十八宿之一。“历落”,意为星光闪烁不定。“连天狼”,是说北斗七星中的“狼”星(大角星)正好运行着,其光芒闪烁如流星划破长空。“欲动”二字写出了星光闪烁的样子,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摇动旗帜一般。“风不扬”三字写出了星光闪烁的样子,就好像天上没有风一样,看不到星星移动的情况。“两旗”,指北斗七星中的“翼”星和“魁”星之间的两颗小星(玉衡星和开阳星),它们好像在摇动旗帜一般。“欲动”二字写出了星光闪烁的样子,好像是在摇动旗帜一样。“风不扬”三字写出了星光闪烁的样子,就好像天上没有风一样,看不到星星移动的情况。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通宵不眠的情景。

最后两句写诗人通宵未眠,仰观天空中的星辰,又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更加感到肝肠欲断的痛苦心情。“槐根”,即槐树的根部。“王侯”,泛指权贵豪门。“梦未醒”,是说这些人还没有醒来,他们正在梦中做着美梦。“堪”,可以。“堪断肠”,意思是这些权贵豪门的美梦不能实现,他们的幸福生活不能继续下去,只能让人肝肠欲断。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夜不成眠、苦思冥想的愁怀以及他听到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之情。全诗语言平实质朴,却富有音韵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