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亦有初,言治称太康。
用人混哲否,孽芽出萧墙。
兄弟相啖食,同气成豺狼。
金墉岂不固,清谈漫洋洋。
妖星入太极,胡雏登御床。
铜驼荆棘没,寝庙狐狸藏。
落日照西城,寒云归北邙。
轘辕无人行,伊洛广且长。
衰荣若旦暮,道德信金汤。
殷勤京洛篇,厥鉴不可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洛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部分:煌煌京洛行

  • 煌煌: 辉煌。形容京城洛阳的繁华景象,光彩夺目。
  • 京洛: 指洛阳,古代著名的都城。
  • 此句描绘出洛阳城的繁荣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部分:言治称太康

  • 言治: 谈论治理。
  • 称太康: 以太康为典范。
  • 这是说,在洛阳,有人以太康时期的盛世为榜样,试图恢复或模仿那个时代的繁荣。

第三部分:用人混哲否

  • 用人: 使用人才。
  • 混哲否: 混淆了道德和才能的标准。
  • 这个短语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在洛阳的人才选拔中,过于重视才能而忽视了道德标准。

第四部分:孽芽出萧墙

  • 孽芽: 邪恶的萌芽。
  • 萧墙: 古代宫墙之内,这里泛指内宫。
  • 这句话的意思是,邪恶的思想或行为就像杂草一样,从宫廷内部开始蔓延,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

第五部分:兄弟相啖食,同气成豺狼

  • 兄弟相啖食: 兄弟之间相互残杀。
  • 同气: 同一血脉的人。
  • 豺狼: 比喻凶恶残忍的人。
  • 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以及同族内部变得凶狠残忍的情景。

第六部分:金墉岂不固,清谈漫洋洋

  • 金墉: 指坚固的城墙,也泛指国都。
  • 清谈: 指高雅的谈论,不涉及实际事务。
  • 这两句话表达了虽然洛阳的城墙坚固,但人们却沉迷于空洞无物的谈论之中,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国家治理中。

第七部分:妖星入太极,胡雏登御床

  • 妖星: 暗指奸佞之人。
  • 太极: 指天地未分之前的状态。
  • “胡雏”: 指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后代。
  • 这两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指出了奸佞之人进入政治中心,而胡族后代登上皇帝的宝座,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和衰落。

第八部分:铜驼荆棘没,寝庙狐狸藏

  • 铜驼: 古代铜制装饰物,这里指代皇宫或国家。
  • 荆棘: 形容宫中荒芜破败。
  • “寝庙”: 供奉祖先的地方。
  • 这两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皇宫内部的荒凉景象,以及祖先祭祀场所的废弃,象征着国家的衰败。

第九部分:落日照西城,寒云归北邙

  • 落日: 夕阳西下的景象。
  • 寒云: 天空中寒冷的云彩。
  • 这两句诗描绘了日落时分,西城的景色,以及北邙山上空飘荡的寒冷云彩,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第十部分:轘辕无人行,伊洛广且长

  • 轘辕: 古代的道路,这里借指通往远方的道路。
  • 伊洛: 伊水和洛水,古地名。
  •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孤独、寂寥的感觉,暗示着通向远方的道路上没有人行走,伊水与洛水宽阔而又漫长,象征着国家的辽阔但同时伴随着无尽的空虚和寂寞。

第十一部分:衰荣若旦暮,道德信金汤

  • 衰荣: 指兴盛和衰败。
  • 金汤: 形容坚固无比,常用来比喻城池或国家。
  •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个观点,即国家的盛衰如同早晨和黄昏一样迅速,而道德则像是坚固的城池,能够抵御外来的冲击。

第十二部分:殷勤京洛篇,厥鉴不可忘

  • 殷勤: 勤恳努力的样子。
  • 厥鉴: 它的教训。
  • 这两句诗强调了这首诗的重要性和警示作用,提醒后人要珍惜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教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