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实生乔松,成长亦匪易。
枝饶风飙摧,叶饱霜露悴。
赖此刚劲姿,挺立世所异。
壮哉十抱围,根据依厚地。
秀色凌烟霞,清阴却炎炽。
鸟雀有宿栖,蝼蛄亦蒙芘。
奈何处其下,戕贼随已意。
直干为㩻倾,能不为身累。
【注释】
豆:大豆。乔松:高大的松树。匪易:不容易。风飙(biāo):狂风。霜露:指严寒,这里指寒霜。赖:依靠。挺立:直立。十抱围:十抱(一抱=10尺)长。据地:扎根于土地。秀色:花的颜色。凌烟霞:直冲云霄。清阴:树荫。㩻(yǐn)倾:摧垮。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唐诗别裁》引沈德潜曰:“老境浑成,自是高人,不欲以衰飒入人目也。”首联写大豆在风雨中茁壮成长不易,二联写大风摧折枝叶,三联写松树傲雪斗霜,四联写松树有优美的景色和遮阴的作用,五联写有人欺凌大树而大树却能挺直不屈。全诗赞美了松树的刚劲、坚贞、高洁、傲骨。
这是一首七律,前半首先写松树生长不易,后半首写它傲雪斗霜、刚劲不屈,最后点明主题,赞颂松树的高洁品格。开头两句写松树的生长期不容易。“豆实”即大豆,这里比喻为小苗;“生”字暗含着“长”,“乔松”即高大的松树。这两句说明松树从小苗到参天大树,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考验才能长大的。
第三句写大风摧残了松树的枝叶。一个“摧”字,把风的狂暴有力地表现出来,使人感到一种威势逼人的气势。接着,诗人又写风过后的松树,枝叶枯黄,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显得萎靡不振了。
第四、五句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使松树屈服,反而使它更加挺拔峻峭。它那青翠的枝干犹如卫士一般,屹立不倒;它那浓密的树冠犹如伞盖一般,庇护大地,遮风挡雨。这里的“秀色”、“清阴”,都是比喻松树的枝叶繁茂。它们不但为大地带来了阴凉,而且也给人们带来美感。
第六句用鸟雀作比喻,描写松树的枝叶虽多,但并不茂盛,所以只能供鸟雀栖息,不能为人们提供遮避的场所;第七句用蝼蛄作比喻,描写松树虽然枝干挺拔,但在它的脚下却有许多蝼蛄等小虫在那里活动;第八句用“㩻倾”作比喻,意思是直干被压倒了,但并不因此就为自己带来什么损失。这里用“㩻倾”这个动词来比喻松树的直干被压倒,是形象的比喻。
此诗语言朴素无华,意境优美清新。作者通过描写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拔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松树那种刚劲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崇敬之情。全诗风格自然质朴,意境优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