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出北郭,戒徒饬装仗。
早发神颇疲,亭午心始畅。
行行陟危巅,路出林木上。
兹岭号冯公,何年得名状。
想当开凿初,斯人通塞障。
根从西北来,气是东南壮。
万里生长风,烟云中浩荡。
登高望我乡,心情增怆怅。
役役征途间,默默几得丧。
何当息尘鞅,终年遂疏放。

【注释】

冯公岭: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为黄河支流洛河的分叉处。

鸡鸣出北郭, 鸡叫时从北门出去。

戒徒饬装仗: 告诫随从,整备行装和武器。徒,随从的人;饬,整治。

早发神颇疲, 清晨出发时精神疲惫。

亭午心始畅: 中午时分精神才舒畅。亭午,正午,指中午。

行行陟危巅, 行走着攀登到高高的山巅。行行,步行。陟,登。

路出林木上, 道路穿林而出。

兹岭号冯公,何年得名状?

想当开凿初,斯人通塞障。

根从西北来, 山的根基自西往北延伸。

气是东南壮, 此山地势东高西低而气势雄伟。

万里生长风, 山势如千里长风之劲挺。

烟云中浩荡, 云雾缭绕之中山峰苍茫浩大。

登高望我乡, 站在高处远望故乡。

心情增怆怅, 思念家乡之情更添惆怅。

役役征途间, 奔波劳碌于旅途之间。

默默默几得丧, 默默无声地度过许多忧喜得失。

何当息尘鞅, 何时能放下尘世的烦恼与羁绊。

终年遂疏放, 终年可以自由自在。

【赏析】

《寄嵩山诸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此诗是一首怀古诗。前四句写自己登山所见:鸡叫时离开北门(洛阳),整备行装,早早出发。正午时分到达山顶,精神才感到舒畅。然后依次描写了山的高峻、林木的茂密、山势的雄伟和山色的苍茫。最后四句写自己登上此山后的感受:遥望故乡,心中更加愁苦;身在旅途之中,内心却充满忧伤和得失之感。尾联抒发了自己渴望解脱尘世烦恼的强烈愿望。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风格沉郁顿挫。

此诗首句“鸡鸣出北郭”,即点明时间。次句“戒徒饬装仗”则写出了登山前的准备情况。“早起”二句又写登山时的精神状态及感受。“行行陟危巅”以下十二句写登临嵩山之后的感受。

这首诗的起笔“鸡鸣出北郭”是写登山的时间。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表明了作者的登山时间很早,而且地点是在洛阳城北门外,这就为下面登山作了铺垫,也为下面登山所见景色作了暗示。“戒徒”二句是说登山前作好一切准备。“早起”二句承上而来,说明登山后精神不疲。“亭午”,中午,这里指正午时分;“心始畅”,意思是说到了正午时分,精神才感到舒畅。“行行陟危巅”五句,写登山过程中的情景。“行行”就是步步,“陟危巅”是登高的意思。“路出林木上”三句,是写登山途中所见。“林木上”,是说树木丛生的地方,这一句说明登山的路途很艰险。“兹岭号冯公”,冯公,古地名,这里指嵩岳,即嵩山。“何年得名状?”是说嵩山为何年得名。据传黄帝曾登嵩山采药炼丹,故后人称之为“药王”。这里用一个典故来说明这个山峰名称的来源。“想当开凿初”,“想”在这里是“推想”的意思,“想当”即“推想”。“何年”即什么时候,“开凿”,是开辟的意思,“斯人”指那些开山者。意思是说,这山当初是怎样被开辟出来的呢?“根从西北来”“气是东南壮”,这是对山上形势的描述。“根从西北来”,说的是山的根部在西北方;“气是东南壮”,说的是山上的气魄在东南部显得雄浑磅礴。这两句是写山势的特征。“万里生长风”,意思是说这山高耸入云,有如万里长风一样矫健。“烟云中浩荡”,意思是说山上的云雾缭绕,显得十分壮观。这四句话是对山势特征的进一步描绘。“登高望我乡”,是说自己登上嵩山之后的心情。这里的“望”字,不仅指的是眼前的眺望,而且还包含有怀念家乡的意思。“心情增怆怅”,是说看到如此景象,心情不由得变得凄凉惆怅起来。“役役征途间”,这句是说自己在旅途中奔波劳碌,没有片刻休息。“役役”,即劳碌的样子。“默默默几得丧”,“默默默”是静悄悄地、默默地的意思,“几”是几次的意思,“得丧”指得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默默地走着,默默地经历着许多忧愁和喜悦。

最后四句是写自己登山之后的感慨:“何当息尘鞅”,“何当”即何时的意思;“息尘鞅”,就是摆脱世俗的烦恼。“终年遂疏放”,意思是说要终其一生,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所说的“遂”是顺的意思,“疏放”是闲适散漫的意思。这四句是诗人在登高之后,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设想和憧憬。

此诗以记叙登山见闻为主,但其中也穿插了不少有关作者身世和个人遭遇的诗句。诗中多次写到自己的家世、身份和地位。如开头说到“戒徒饬装仗”,是说出门之前要整理好行李和武装好队伍。接着写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早发神颇疲”,是说因为早晨起床很早,所以感到很疲劳;“何当息尘鞅”,是说等到能够脱下世俗的烦恼之后,才可以安享清闲的生活。这些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的塑造。诗中也提到自己的家世和个人遭遇:“兹岭号冯公”,冯公是古代的一个姓氏,这里是指嵩山,冯公岭就是因而得名的;“开凿初”指开凿嵩山的时候;“根从西北来”,是说自己家族的起源在西北方;“气是东南壮”,是因为自己家族出身于南方。这些句子都是诗人在回忆自己的家世和个人遭遇时所写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的身世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此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独特的成就。诗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和烘托手法。例如,开头两句写自己登山前的准备,与后面的登山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如,中间四句写登临嵩山所见景色,与前面四句写自己登山时的感受也构成了对比。另外,诗中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等手法,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强更有深度。《寄嵩山诸友》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但诗人做到了融汇贯通、恰到好处,因此成为唐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