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书前日至,丈室几时开。
客许题诗入,僧期难偈来。
慧风传梵呗,忍草积香台。
便逐戴颙去,斯游亦快哉。
答潘少承约游金城寺
尺书前日至,丈室几时开。
客许题诗入,僧期难偈来。
慧风传梵呗,忍草积香台。
便逐戴颙去,斯游亦快哉。
注释:尺书:书信;至:到达;丈室:指和尚的居室;客许:客人许可;题诗:写诗;僧期:僧人约定的时间,这里指和尚约定的日期;慧风、忍草:佛教术语,分别指的是佛家的禅理和草药;梵呗:佛教音乐;戴颙: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仙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潘少承的回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与潘少承相约出游的兴趣。
首句“尺书前日至”,意思是说潘少承的来信已经到了,诗人在收到信后非常激动,立即回复了潘少承的邀请。这里的“尺书”是指潘少承的来信,而“至”则表示收到了信件。
第二句“丈室几时开”,意味着潘少承的住处何时才能对外开放,诗人对此表示出了期待。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潘少承共度时光的渴望。
第三句“客许题诗入”,表明潘少承允许诗人在他居住的地方作诗。这是对潘少承的一种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游的激动心情。
第四句“僧期难偈来”,意思是说僧人约定的时间难以到来。这可能是因为潘少承的住处还未完全准备好,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如期进行。然而,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次出游的期待之情。
第五句“慧风传梵呗”,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可以听到佛家的音乐。这里的“慧风”指的是佛教中的清净之风,而“梵呗”则是佛家的音乐。这样的氛围使得诗人感到心旷神怡,也进一步表达了他对这次出游的喜爱之情。
第六句“忍草积香台”,意味着潘少承已经准备好了各种供品,以供游客享用。这里的“忍草”是一种草药,而“香台”则是用来摆放这些药材的地方。这句诗描绘出一幅热闹而有序的场景,展现了潘少承的周到细致。
最后一句“便逐戴颙去”,意思是说诗人决定跟随潘少承一同前往金城寺游玩。这里的“戴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仙人,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决心,也展示了他对于这次出游的重视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与潘少承相约出游的喜悦和兴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金城寺的魅力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