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龙丘里,儒衣一少年。
旧书知石室,宿草问江烟。
乌柏千村树,黄梁几碓泉。
愧君犹缱绻,西忆孝廉船。
【注释】
龙游:即浙江衢州,在浙江省中部。鲁明府:指鲁宗道,字明甫,曾任衢州知州。遣童秀才叔龙送余衢州:派儿子叔龙来送我至衢州。因念亡友童子鸣:因思念已故好友子鸣。高士:指隐居山林的志行之士。龙丘:即龙山,在今江西宜黄东北。儒衣:古代读书人穿着的儒服。一:专指少年,即“童”。旧书:指旧日的书信。石室:指石门山,在今江西上饶县北。宿草:指坟墓上的草。江烟:指江水蒸雾。乌柏:即柏树,一种常绿乔木。千村:指整个村庄,千家。黄梁:用黄土或黄泥做成的烧饼,这里泛指小饭食。几:少,一些。碓(duì)泉:舂米用的石臼。孝廉:东汉末年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皇帝亲自考试。船:指船夫,船家。
【赏析】
《赠鲁明府叔龙》是一首七律,写于诗人离衢赴闽之际。诗中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联“龙游鲁明府遣童秀才叔龙送余衢州因念亡友童子鸣”,首句点明题旨,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原因。“龙游”是衢州的别称。“龙”在这里既指龙游县,又暗寓友人名龙。“鲁明府”是诗人的朋友,时任衢州知州,“遣童秀才叔龙送余衢州”交代送别的原因:“余”就是诗人自己。“因念亡友童子鸣”交代送别的原因。这两句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人物,为下文写怀念亡友作铺垫。“高士”二字暗指友人,“儒衣”指友人身穿儒服,一个“儒”字,表明友人是一位有学问的人,而“一少年”又与下文的“乌柏”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联“高士龙丘里,儒衣一少年”,写友人的住处。龙丘,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高士”指的是隐士,这里指友人。“儒衣”指友人身穿的儒服。“一少年”是说友人年轻有才。
第三联“旧书知石室,宿草问江烟”,这是全诗的关键部分。“旧书”即指友人的遗书,“石室”是友人隐居的地方。“宿草”是墓前的野草,代指死者。“江烟”指江面上的薄雾。这句的意思是说友人的遗书中知道石门山的石室,墓前的野草中传来江面上的薄雾。“宿草”和“江烟”两个意象相合,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乌柏千村树,黄梁几碓泉。”这是诗人想象友人隐居生活时所见到的美景:乌柏树遍布全村,几户人家用黄土或黄泥做的煎饼作为早点食用,这种煎饼叫“黄粱”。
第四联“愧君犹缱绻,西忆孝廉船”意思是说惭愧友人仍牵挂着自己,还想念那载着他过河的小船。“缱绻”意为依恋不舍,这里指朋友之间的情谊。“西忆”是怀念的意思,“孝廉”指孝廉船,也就是船家。这一句是说惭愧朋友还在想着自己,还想念那载着他过河的小船。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描绘与思念之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依依难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