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叠嶂俯桑干,终古长陵王气盘。
凉雨石城千堞雪,秋风金阙万松寒。
鼎湖弓剑胡天远,原庙衣冠汉月残。
三驾犁庭思帝力,北门封守在长安。
谒长陵
居庸叠嶂俯桑干,终古长陵王气盘。
凉雨石城千堞雪,秋风金阙万松寒。
鼎湖弓剑胡天远,原庙衣冠汉月残。
三驾犁庭思帝力,北门封守在长安。
【注释】
谒长陵:拜谒长陵(皇帝的陵墓)。
居庸叠嶂:居庸关的连绵山峦。
桑干:河名,源出山西宁武县东,流经朔方郡,注入桑乾河。
终古:自古以来,从古至今。
长陵:汉武帝刘彻之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石城:即九嵕(yin)山,在长安西北。
千堞:指城墙上的垛口。
秋:秋天。
金阙:指皇宫。
鼎湖:在今湖北十堰市南,为古代帝王的行宫所在地。
胡天:北方的天空。
原庙:指汉武帝的原庙,位于长安城北。
衣冠:这里指祭祀用的祭器。
三驾:三马驾车。
犁庭:大举进攻敌人,如《左传》庄公十年:“冬,十一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思帝力:想凭帝力(皇帝的命令)来战胜敌人。
北门:指函谷关。
封守:守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首句“居庸叠嶂俯桑干”描写了居庸关的山峦叠嶂、俯瞰桑干河的场景,展现了雄伟壮观的自然风光。这里的“桑干”指的是黄河的一条支流,而“居庸”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附近。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接下来的诗句“凉雨石城千堞雪”则转向描绘石城的景色。石城是古代长安的一个重要城门,而千堞则指的是城墙上众多的垛口。诗人用“凉雨”、“千堞”、“雪”等词语来形容石城的景色,既展现了其雄伟壮丽的特点,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宁静的氛围。
第三句“秋风金阙万松寒”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宫的景色。金阙是古代皇帝的宫殿,而万松则指的是皇宫周围的松树。诗人通过秋风和万松的描绘,将皇宫的景象描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最后两句“鼎湖弓剑胡天远,原庙衣冠汉月残”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这里提到的鼎湖是指传说中的秦始皇之墓,而胡天和原庙则分别指北方的天空和古代的帝王墓地。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功绩的敬仰之情。
最后一句“三驾犁庭思帝力,北门封守在长安”则是诗人的总结性陈述。在这里,“三驾犁庭”指的是大举进攻敌人的行动,而“北门封守”则指的是保卫国家的重任。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强调了秦国的强大力量和保卫国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