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征骑早春时,九陌青青折柳枝。
玉节星随周使者,朱陵云识汉官仪。
澧兰尽入词人赋,湘竹宁忘帝子思。
鸿雁从来飞不到,天涯何处问归期。

诚意伯刘国桢使楚饯别于孙鸿胪宅得枝字

鉴赏与赏析

【注释】
欧大任
明·明代
燕台征骑早春时,九陌青青折柳枝。
玉节星随周使者,朱陵云识汉官仪。
澧兰尽入词人赋,湘竹宁忘帝子思。
鸿雁从来飞不到,天涯何处问归期。

【译文】
在春风和煦的早晨,京城的道路旁,柳树依依地摇曳着绿色的枝条,仿佛是送别之人的柔情。身着华丽服饰的明朝使者,随着星辰指引,沿着古老的驿道行进;他们的行踪如同天上的朱陵云,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诗人笔下的澧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而那翠绿的湘竹,更是让古代帝王思念至深,难以忘怀。然而远方的飞鸿,却无法到达遥远的天际,让人不禁要问,在这茫茫人海中,何时才能寻回那失落的归宿?

【赏析】
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离别画面。诗中的“燕台”和“九陌”分别象征着京城的繁华与道路的宽阔,而“早春时”、“青青折柳枝”等细节,则营造了一种温柔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中的“玉节星随周使者”和“朱陵云识汉官仪”,通过象征性的描述,展现了使者们的威严与尊贵,以及他们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祝福。此外,诗中的“澧兰尽入词人赋,湘竹宁忘帝子思”两句,巧妙地运用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鸿雁从来飞不到,天涯何处问归期”一句,既表现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也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