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门一望水如渑,渐远长安隔五陵。
钜野旆旌苍树出,暮天楼橹白云升。
鸦归返照啼高冢,马饮寒流顾断冰。
行役驱驰飞锡远,题书心愧雁门僧。
【注释】
鲁门:指兖州鲁门,即今山东曲阜县东南。水如渑:渑,地名,在今山东临沂县南,黄河支流沭河在此入沂河。五陵:指咸阳附近的五个陵墓,这里泛指长安。钜野:指今山东定陶县西北的钜野湖。旆(pèi):军旗。苍树:青色树木。暮天:傍晚的天空。返照:夕阳西下时反射的光。啼高冢:乌鸦归巢。马饮寒流:马饮着冰凉的河水。雁门僧:雁门山有古庙,僧人居住,这里代指雁门和尚。心愧:内心惭愧。
【译文】
遥望兖州鲁门一水,只见那黄河水浩渺如同一瓢酒;渐远长安相隔千里,只隔五陵而已。巨野湖畔旌旗飘扬,青树矗立在黄昏中,楼橹在白雾中升起。乌鸦归来,归巢时鸣叫于高高的坟头,马饮水食,却顾不得冰封的河流。行役匆匆,驾着飞锡(锡杖)远游他方,题书寄给雁门山上的和尚以表心迹,内心愧疚而惭愧。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慈仁和尚,因感念他的道骨仙风,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赠答。首联“鲁门一望水如渑”写诗人遥望兖州鲁门时所见的景象。“鲁门”,指兖州鲁门,即今山东曲阜县东南。“水如渑”,语出《汉书·地理志》,“泗水、洙水皆自泰山巅东北流,至是注于泗”,即指此处水色清澈如酒,故称“如渑”。次句“渐远长安隔五陵”写诗人遥望长安时所见的景象,“长安”、“五陵”,都是指京城长安附近的几个陵墓所在地。三、四两句“钜野旆旌苍树出,暮天楼橹白云升”,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图画:在黄昏时候,楼橹升起,在白雾中升向天空;苍劲的树木矗立在钜野湖畔,随风摇曳,旌旗猎猎。
颔联“鸦归返照啼高冢,马饮寒流顾断冰”,紧承上文写景,描写诗人在途中见到的场景。“鸦归返照啼高冢”,写乌鸦归巢,在夕阳的照射下,它们在高高的坟墓上空盘旋悲鸣。“马饮寒流顾断冰”,写骏马饮水,却顾不得冰河。
颈联“行役驱驰飞锡远,题书心愧雁门僧”,紧承上文继续描写。“行役”指旅行,“飞锡”,指僧人骑在马上疾驰而去。“题书”,指诗人在寺庙壁上书写诗句。“雁门”,指位于今山西偏北部的一座山名,相传雁门关就在这座山上,所以用“雁门”代指。“心愧”,指内心感到惭愧。
尾联“行役驱驰飞锡远,题书心愧雁门僧”,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行役”,指旅途奔波,“驱驰”,“飞锡”都形容行程匆忙,“远”,指路途遥远。“题书”是指诗人在寺庙壁上书写诗句。“雁门僧”指的是在雁门山上居住和修行的和尚。尾联的意思是:由于行程匆忙,诗人骑着飞锡马急匆匆地赶路,以至于无法在寺庙壁上题写诗句,内心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