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上谷护神京,统制京军大将营。
櫜鞬岂但三千士,甲盾今称百万兵。
身作长城惟一剑,气雄强虏请长缨。
宁论六郡良家子,不数三河侠少名。

大阅歌

欧大任渔阳上谷护神京,统制京军大将营。

櫜鞬岂但三千士,甲盾今称百万兵。

身作长城惟一剑,气雄强虏请长缨。

宁论六郡良家子,不数三河侠少名。

诗句解析

  1. “渔阳上谷护神京”:这句诗描绘了军事基地的具体位置,即北方的边关之地——渔阳上谷,这里守护着京城的安全。
  2. “统制京军大将营”:表明这些将领们是整个京城的军队统帅,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
  3. “櫜鞬岂但三千士”:表达了军队数量之多,不仅仅只有三千人。这里的“囊”指的是古代士兵携带的武器和装备,而“鞬”则是弓箭袋,意味着军队装备齐全,准备充分。
  4. “甲盾今称百万兵”:强调了军队的规模之大,达到了百万人之多,显示了明朝初期强大的军事实力。
  5. “身作长城惟一剑”:诗人用“长城”比喻自己或军队,强调他们如同坚不可摧的城墙,保护国家不受外敌侵犯,而“一剑”则象征个人勇武或领导才能,表明领导者的重要性。
  6. “气雄强虏请长缨”:这里的“气雄”表示气势磅礴,充满自信和决心;“强虏”指的是强大的敌人,而“请长缨”则是请求能够拉起长长的绳索,比喻要有能力制服强敌。
  7. “宁论六郡良家子”:这句反映了对普通家庭的尊重和认同,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贵族或豪门子弟。
  8. “不数三河侠少名”:这句话中的“数”是指列举、比较,而“三河”通常指的是河南、河北、山东一带,这里的“侠少名”指的是那些有侠义精神的年轻英雄。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欧大任创作的《大阅歌》的一部分,通过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制度和士兵的英勇形象。在古代,大阅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演习活动,旨在检验和强化军队的战斗力。诗中描述的场景,不仅展示了士兵们的精良装备和严整纪律,还表达了诗人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念。

结语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和军队的深厚情感。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表达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人们不忘国耻,珍惜和平,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