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斧曾飞雪色孤,幽栖今见辋川图。
城开泸水犹通渎,月出峨眉半入湖。
乍过渔童歌榜枻,可无山鸟劝提壶。
风流文藻谁能似,赋客相如汉大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和概括诗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提示,注意从诗中的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沈太史索题富顺黄宪副西湖精舍”,这是第一句,交代了写作的背景。黄宪(1368—1402),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字季贞,号南溪,富顺人。他曾任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礼部尚书等职。黄宪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著有《黄宪集》。“绣斧曾飞雪色孤,幽栖今见辋川图”是第二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年,诗人曾用一把雕花的斧头雕刻出雪花般的诗句,如今,隐居的居所已经变成了一幅辋川的风景画。这里的“绣斧”指的就是黄宪,“辋川图”就是黄宪曾经创作的《辋川图》,所以这里说“幽栖今见辋川图”,就是说自己如今的居所已经变成了一幅辋川的风景画了。
“城开泸水犹通渎,月出峨眉半入湖”是第三句,意思是说:现在的城市,泸水依然畅通无阻,就像那清澈的月亮一样,半入湖水,半出山头。“城开”指的是今天的泸州市,“泸水”指的是长江,“通渎”是指江水畅通无阻的意思。“月出峨眉半入湖”是写景,意思是说:月亮从峨眉山升起,一半露出湖面。“峨嵋”即峨眉山。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泸州市,泸水依然畅通无阻,就像那清澈的月亮一样,半入湖水,半出山头。
“乍过渔童歌榜枻,可无山鸟劝提壶”是第四句,意思是说:刚刚经过渔童,听到他在唱歌,可没有山鸟来劝酒。这里说的是诗人刚刚经过渔童,看到一群山鸟在歌唱。“榜枻”指的是船桨。这里的意思是说,刚刚经过渔童,听到他在唱歌。“山鸟劝提壶”,意思是说,没有山鸟来劝酒。这句的意思是说,刚刚经过渔童,听到他在唱歌,可没有山鸟来劝酒。
“风流文藻谁能似,赋客相如汉大夫。”是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我自认为文采风流无人能比,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赋客”指的就是诗人自己,“相如”就是司马相如。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自认为文采风流无人能比,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
【答案】
译文:
当年我用雕花的斧子雕出了雪花般的诗句,如今隐居的居所已经变成了一幅辋川的风景画。现在城市的泸水依然畅通无阻,就像那清澈的月亮一样,半入湖水,半出山头。刚才经过渔童,听到他在唱歌,可没有山鸟来劝酒。我自认为文采风流无人能比,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富顺黄宪副西湖精舍所作。黄宪为明代著名文学家,著有《黄宪集》。诗中“绣斧”指的就是黄宪,“辋川图”就是黄宪曾经创作的《辋川图》。
首联“绣斧曾飞雪色孤,幽栖今见辋川图”,意思是说:当年我用雕花的斧子雕出了雪花般的诗句,如今隐居的居所已经变成了一幅辋川的风景画。这里的“绣斧”指的就是黄宪,“辋川图”就是黄宪曾经创作的《辋川图》,所以这里说“幽栖今见辋川图”,就是说自己如今的居所已经变成了一幅辋川的风景画了。“城开泸水犹通渎,月出峨眉半入湖”。意思是说:现在泸州市,泸水依然畅通无阻,就像那清澈的月亮一样,半入湖水,半出山头。“城开”指的是今天的泸州市,“泸水”指的是长江。“通渎”是指江水畅通无阻的意思。“月出峨眉半入湖”是写景,意思是说:月亮从峨眉山升起,一半露出湖面。“峨嵋”即峨眉山。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的泸州市,泸水依然畅通无阻,就像那清澈的月亮一样,半入湖水,半出山头。
“乍过渔童歌榜枻,可无山鸟劝提壶。”意思是说:刚刚经过渔童,听到他在唱歌,可没有山鸟来劝酒。“榜枻”指的是船桨。这里说的是诗人刚刚经过渔童,看到一群山鸟在歌唱。“山鸟劝提壶”,“山鸟”即山鸟,山鸟来劝酒,可见山鸟对诗人非常友好。“可无山鸟劝提壶”意思就是说:没有山鸟来劝酒。
“风流文藻谁能似,赋客相如汉大夫。”意思是说:我自认为文采风流无人能比,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赋客”指的就是诗人自己,“相如”就是司马相如。这句的意思是说:我自认为文采风流无人能比,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
前二句描写了作者的居所已经成为一幅辋川风景画,后两句写了作者的友人正在给他送行。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