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频荒旱废畬,鄮州使者政何如。
诸村赈贷家犹粒,五井荣雩野尽锄。
汲孺可条河内奏,董生新著广川书。
即看鳞鬣东南雨,霈作商岩力有馀。
【注释】
海国频荒旱废畬(xiān):海国,即宁波。荒旱,指饥荒。废畬:荒废的畬田,指的是被水淹了的田地。鄮州使者政何如:鄮州,即今浙江慈溪市。使者,指鄞县知县。政,政事,指治理地方的情况。诸村:各地的村庄。赈贷家犹粒:赈贷,救济借贷。家犹粒,意思是家家户户都有粮食吃。五井荣雩野尽锄:五井,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荣,繁荣、昌盛之意。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活动。野尽锄:意思是野外都被锄草,意指田野里到处都是庄稼,一片丰收的景象。汲孺可条河内奏:汲孺,汲黯(jí àn)字孺(rú),汉朝人。河内,指河南一带。条,上奏或陈述的意思。河内奏,指向朝廷上奏。董生新著广川书:董生,即董仲舒(zhòng shū),汉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广川书,指《春秋繁露》。董仲舒的著作有《公羊传》,但《公羊传》不是《春秋繁露》的书名。《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少治《春秋》。”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浙东某地的诗。诗人对鄞县知县治理荒旱之策表示赞扬,希望其能继续努力为当地百姓造福。
“海国频荒旱废畬”,第一句点明地点,是说海国的沿海地区频繁遭受饥荒,农田荒芜,人民生活困苦。
“诸村赈贷家犹粒”,第二句写诗人到访的地方,看到各地的村庄虽然遭受了灾害,但官府还是救济借贷,让百姓家家户户都得到了粮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官府治理荒旱之策的效果,表达了诗人对官府治理荒旱之策的赞赏之情。
“五井荣雩野尽锄”,第三句写诗人在田间看到的情景。五井是指五个地方的井水,这里用来比喻农田里的庄稼。荣,繁荣、昌盛之意。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活动。野尽锄,意思是田野里都被锄草,意指田野里到处都是庄稼,一片丰收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农民丰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汲孺可条河内奏”,第四句写诗人向朝廷上奏的情况。汲孺指的是汲黯,他因为直言进谏而著称于世。条河内奏,指向朝廷上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民间疾苦,及时解决荒旱问题的决心和期望。
“董生新著广川书”,最后一句写诗人期待未来。董生指的是董仲舒,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广川书,指的是他的《春秋繁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的期待,希望他能继续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整首诗通过对诗人所见所闻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员治理荒旱之策的赞扬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