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曾疏涅槃疑,石木苍苍雪满池。
弟子何人更都讲,山猿犹似听经时。
注释:
讲经堂:在东林寺的禅房中,僧人在这里讲述佛教经典。
曾:曾经。
石木苍苍:形容寺庙的山石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苍苍,苍翠茂盛的样子。
雪满池:指冬末或早春时节,积雪覆盖了池塘,使得水变得冰冷。
弟子何人更都讲:谁还能像我这样,在这里为众生讲解佛法。
都:都在这里。
山猿犹似听经时:就像山中的猿猴也似乎在聆听佛法。
犹:仍然,依旧。
赏析:
这首《讲经堂》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佛门圣地,通过描写东林寺讲经堂的景象,展现了佛法的力量和影响。
诗的首句“东林曾疏涅槃疑”,提到了“东林寺”这个地方,它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院之一。在这里曾有人探讨关于“涅槃”(即涅槃境界)的问题。涅槃,意为解脱、超脱生死轮回的状态,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里的“疑”,可能是指对“涅槃”的疑惑,或者对佛法的困惑。
第二句“石木苍苍雪满池”,进一步描述了讲经堂周围的环境。石木苍苍,意味着山石树木苍翠欲滴,生机盎然;而雪满池,则描绘了冬末或早春时节,积雪覆盖了池塘的景象。这种美景让人感到宁静而神圣。
第三句“弟子何人更都讲”,突然转折到了讲述佛法的人。这里提到的“弟子”,可能是指那些正在学习佛法的学生或者是僧侣们。他们在这里共同讲述佛法,弘扬佛法。这里的“更”,表示更加、更深入地;而“都”,表示全体、全部。这两句合起来,表达了一个观点:佛法的传承需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每个人都要承担起传播佛法的责任。
第四句“山猿犹似听经时”,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山猿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在聆听佛法的声音。这里的“犹似”,表示依然如同、仿佛;而“听经时”,则是指修行者在打坐冥想、念诵经文的时刻。这两句合起来,强调了佛法的影响和作用,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能在佛法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宁之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佛门圣地画面,展现了佛法的力量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崇敬之情和对众生的关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