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萄绿酒黄金卮,吴趋越歈多妙词。
歌喉复见薛车子,曲谱似传杨叛儿。
绝代佳人不易得,楚妃堂上无颜色。
惯邀文顾两才人,颇骄天目山中客。
客去南皮沧海阴,浮瓜沉李共谁吟。
他时莫忆袁郎咏,妒杀尊前白雪音。
【注释】
伏日:夏天的烈日。文寿承:即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文山居士、文山先生。
徐子与:指徐君宝之,字孟仁,一字元功,号南斋,又号西溪,浙江嘉兴人;顾汝和:指顾应祥,字景初,号竹坡,江苏无锡人。
长芦:今山东滨州地。
袁鲁望:作者的朋友名袁可立。
清歌:歌声清脆悦耳。
杨叛儿:唐时有杨宛者,善歌,因称善歌者为”杨叛儿”。
绝代佳人:绝世美丽的女子。
楚妃堂上:相传楚怀王之妾郑袖善歌舞,其妹亦美色。楚怀王欲夺郑袖之妹,郑袖劝王勿得,后竟失宠于王,而妹却大得宠幸,故云”无颜色”。
文顾两才人:文天祥与顾应祥二人皆文学出众,当时称为二才人。
天目山:在今浙江临安境内,是有名的佛教圣地。
莫忆:不要回忆。
【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264年(宋端宗景炎元年)夏伏日,文天祥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同友人一起到袁可立家宴饮。词中描绘了宴会中的盛况以及席间的欢畅气氛,同时也对在座的文人进行了赞颂。
起句”蒲萄绿酒黄金卮”,写席间所摆的葡萄绿酒和精美的金色酒器。”蒲萄”,即葡萄。”绿酒”,即绿色的甜酒。”黄金卮”,即用金装饰的酒杯。这些珍贵的物品都用来招待宾客,可见主人的阔绰和隆重的款待。
次句”吴趋越歈多妙词”,写席间所唱的吴歌越曲,都是美妙动听的。”吴趋”,吴地的音乐。”越歈”,越地的歌谣。”多”,多得很。”妙词”,美妙的词句。这里赞美了吴越两地的优美歌曲,并表明自己对这些歌曲非常欣赏。
第三句”歌喉复见薛车子”,说席上有一位擅长唱歌的人,名叫薛车子。”歌喉”,唱歌的声音。”薛车子”,即薛仁贵。他原是唐朝名将,以勇猛善战闻名天下,后来封为”薛国公”。在这里用来形容善于歌唱的人。这句赞扬席上的歌唱家薛车子,表现了他高亢激昂的歌声和豪迈的气魄。
接下来四句是描写席间的欢乐气氛:
“曲谱似传杨叛儿”,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这次的宴会很像当年杨叛儿唱歌的情形。”杨叛儿”,是唐代著名歌手,以唱《阳关三叠》出名。她唱得婉转动听,使人陶醉。所以这里用她来比喻席上的歌声。
第五句”绝代佳人不易得”,意思是说当今世上难得一见的绝世美女很少。”绝代佳人”,指非常出色的美人。这里的美人指的是席中的一位歌女。
第六句”楚妃堂上无颜色”,说那位歌女在堂上唱歌,虽然姿容秀美,但是没有一点儿光彩,就像楚王的妃子一样黯然失色。”楚妃”,指楚王的妃子郑袖,郑袖善舞,楚王被她的舞蹈迷住,因而失去了郑袖的美丽容颜。此处用她来比喻席上的歌女。
第七句”惯邀文顾两才人”,说这位歌女经常邀请文天祥和他的朋友顾应祥来听她唱歌。这是对她的一种赞赏。
最后两句”颇骄天目山中客”,说这位歌女常常傲慢地对待天目山中的客人。天目山位于江南一带,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位女歌星看不起那些来自天目山中的客人。
结尾两句是说这位歌星离开以后留下了许多遗憾:”客去南皮沧海阴”,客人们离去之后,只剩下南皮这个地方沉浸在沧海之中的阴影里了。”浮瓜沉李共谁吟”,大家品尝着瓜果,共同吟咏,但是谁又能像当年那样与她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呢?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