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浮淮水,行迈方余舟。
桐柏导西来,湍激从安流。
鸿濑下涡浦,高澨见马丘。
扬帆唱归风,击汰齐棹讴。
夕曜涌明月,熻爚蠙珠浮。
龟龙腾以嬉,鸨雁翩其游。
在昔省徐方,师旅戒万艘。
水军发谯城,舳舻泛悠悠。
俯仰忆往事,波骇今千秋。
曙色荡溟昧,商飙复飂飗。
朅来肃王程,耽赏非所谋。
咏言仲宣赋,渺矣怀九州。
【注释】
浮淮:泛指渡淮河。
行迈方余舟:船刚驶出淮河,还剩下一段路程。行迈:行走。方余:还剩。舟:船。
桐柏导西来:桐柏山位于淮河中游,是淮河的源头。导西来:引导着向西流去。
湍激从安流:水流湍急却很平静。激:急流冲激。
鸿濑下涡浦:鸿濑即大别山南麓之潢水支流。涡浦:指涡水入淮处。
高澨见马丘:高澨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南。马丘:即马头山。
扬帆唱归风:《汉书·地理志》:淮北平原,有鱼盐蚌蜃之利,可以贡万乘之势。故《后汉书·王涣传》云:“涣到京,奏记天子,请复通渔阳、上谷、代、雁门、五原租。帝下其书于尚书,会群臣议,欲勿许。尚书令陈宠等皆以涣言为然。”此诗所谓“扬帆唱归风”,当谓诗人因获准通渔阳租赋而兴咏也。
击汰齐棹讴:击水声和歌声。齐:同“谐”。
夕曜涌明月:傍晚时分,月亮映入水中。曜:日光,日影。涌:倒映。
熠爚蠙珠浮:形容月光如明珠一样在水中闪烁浮动。熠爚:光闪。蠙:珍珠的美称。
龟龙腾以嬉:水神龟与龙在河中嬉戏。
鸨雁翩其游:大雁在空中飞翔。鸨:大雁。
省徐方:巡视南方。省,巡视。徐方:古地区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南部、江苏北部一带。
师旅戒万艘:军队戒备,船只众多。师旅:军队。戒:警戒,防备。万艘:指很多船只。
发谯城:由谯(今安徽省亳州)出发。
舳舻泛悠悠:船桨划动声悠扬。舳舻:船的前后两段。泛悠悠:泛泛,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
敻立思往事:远远地站立思念往事。敻:远立貌。
波骇今千秋:现在波浪依然惊骇不已。今:指现在。千秋:千年。
曙色荡溟昧:拂晓时分,天色昏暗。曙色:拂晓时的天空。荡:动荡,摇摆。溟昧:昏暗不明。
商飙复飂飗:商风再次吹起。商飙:商气,指东南季风吹来的风气。飗飗:疾风的样子。
朅来肃王程:我这次来到京城要严肃处理王命之事。朅来:来到。肃王程:严肃处理王命的重任。
耽赏非所谋:迷恋赏玩不是自己的目的。
咏言仲宣赋:吟诵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的诗篇。仲宣: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世称“魏武帝”,曾做过陈留太守,故又称曹陈留公。《汉末群雄事记》记载他曾经写《让县自明本志令》:“先君勤劳王家,而侯伯宗臣咸整列东都,历职二千石,辄复父兄,以收名声;白首何心犹未极已?”(《三国志·曹瞒传》)这里借以表明自己对王命的忠诚和对封赏的淡漠。仲宣:即仲宣王,此处借指曹操本人。
渺矣怀九州:胸怀天下,意指心怀祖国大地。渺矣:广大无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渡淮南行的长篇抒情诗。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八句写渡过淮河,船刚驶出淮河,还剩下一段路程。中间十二句写渡淮途中所见景色。最后四句写抵达京城,面对现实政治生活,诗人感慨万分。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音乐美和画境美。
首联“浮淮”点明题旨,总领全诗。“南征”二字交代了诗人渡淮南行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忧患意识。“方余舟”则说明诗人渡淮尚未结束,仍有一段行程。“舟”字既指渡船,又暗指诗人的身世经历,形象生动贴切。
颔联“桐柏导西来,湍激从安流”描写沿途风光。诗人由桐柏山开始南下,途经大别山、涡水、涡浦等地,直至淮南。诗人以“桐柏”为起点,用“导西来”表现桐柏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淮河水路的影响;“湍激”则形容水流湍急且平稳,“从安流”则表现出淮河水势虽急但并不汹涌澎湃的宁静态势。
颈联“鸿濑下涡浦,高澨见马丘”描绘了淮南地区的自然景观。鸿濑、涡浦都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河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马丘”则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位于淮南市凤台县境内。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尾联“扬帆唱归风,击汰齐棹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随着船只的前行,诗人扬起风帆,唱起了欢快的歌曲,与同伴们一起击水欢歌,共同享受着旅途的乐趣。这里的“归风”既是自然的风,也是诗人心中的期盼与愿望。通过这样的场景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与情趣,也为整幅画卷增添了一抹亮色。
尾联“夕曜涌明月,熠爚蠙珠浮”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夕阳洒满水面,月色如银般闪耀,明珠般的光芒在水面闪烁流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景象既具有诗意又充满想象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之中。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将月亮比作“明珠”,增加了诗句的艺术效果。
尾联“龟龙腾以嬉,鸨雁翩其游”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龟龙在河中嬉戏玩耍,大雁在空中自由翱翔。这些动物的形象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富有生命力和动态美。它们的存在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畅快感受。
尾联“在昔省徐方,师旅戒万艘”回顾了过去的经历。诗人回想起曾经巡视南国时的艰难险阻以及与士兵同甘共苦的情景。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更加珍惜当前的和平稳定,也让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通过这样深情的回忆与反思,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尾联“水军发谯城,舳舻泛悠悠”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场景。诗人带领着庞大的水军从谯城出发,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上。船队上的船只排列整齐,缓缓前行,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线。这里的“发”、“泛”、“悠悠”等词语不仅描绘了军队出征的气势磅礴场面,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与期望。此外,“水军”一词还暗示了战争的背景,使得诗歌更具历史感与现实意义。
尾联“俯仰忆往事,波骇今千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他回忆起过去的种种往事,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然而,即使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今天的江山依旧美丽如初、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留恋与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当下和平生活的珍视与感激之心。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展望与信心。
尾联“曙色荡溟昧,商飙复飂飗”描绘了黎明时分的景象。清晨时分,天空渐渐变得明亮起来,商风再次吹起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活力。这里的“曙色”既指晨曦初照时的景色,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和光明的未来。而“商飙”则是指来自东方的东风或春风,它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寓意着新的起点和希望的降临。
这首长篇抒情诗通过对渡淮途中所见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体验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与关注、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