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服承嘉惠,顾盻昭王台。
黄金竟安在,碣石浮云开。
邯郸一鼓瑟,易水风且哀。
燕赵悲歌人,忼慷怀归来。

【注释】

改服:《易》曰:“服牛乘马。”古时谓人更换服饰为改服。嘉惠:善政。《左传》:“惠我小民。”

顾盻:顾盼,斜视。王台:指汉王刘邦的霸业。

竟:竟至。安在:何处。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北。浮云开:云雾缭绕。

邯郸:战国时赵都,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一鼓瑟:弹《易水悲歌》。

风且哀:声音凄婉哀伤。

燕赵:泛指南方一带。悲歌人:慷慨悲歌的人。忼慷:意气高昂的样子。怀归来:怀念归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感于朝廷的“改服”而写的。首两句点明“改服”,即“改换服饰”。这是说,当权者改变前朝制度,以适应自己统治的需要;但这种变化也给老百姓带来苦难,他们只能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昭王台”的出现。“昭王台”,指刘邦统一天下后建立的政权。

第三、四句,写统治者对民间疾苦漠不关心,百姓穷困潦倒、生活困苦,连黄金都难以保住了。“黄金竟安在”与“碣石浮云开”相对应,前者是说连黄金都难以保持,后者则是说云雾缭绕的碣石山终于露出了它的全貌。这两句用典,说明统治者荒淫腐化,不顾百姓死活,只知搜括民财。

第五、六句,由眼前景色联想到往事。诗人想起了当年楚汉相争时,韩信曾在这里弹奏《易水悲歌》,并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慷慨激昂的歌声,至今还在人们心中回荡着。如今,这里又传来了慷慨激昂的歌声,使诗人不禁想起当年那些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他们的高亢悲歌,正是为了唤醒民众起来反抗暴政,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的。最后两句,诗人以“燕赵悲歌人”来概括前面所说的一切,表达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憎恨。他怀着满怀激情,渴望回到燕赵之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化和广大人民的苦难。诗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与劳动人民的尖锐矛盾。诗人善于抓住关键问题,通过具体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形象鲜明,感染力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