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示生杀,律法原铨衡。
三尺贵所持,淑问司邦刑。
议事固以制,亭疑慎斯矜。
官寺既建长,复置廷中平。
赭衣虑塞路,丹笔匪可轻。
贵踊忧岂细,泣隅涕偏零。
法密苦凝脂,象魏悬日星。
行看石阜中,深溪峭墙形。
释滞传古议,挈令扬主明。
乳虎纵噬人,博士动引经。
五覆毋重比,端心铭鞠城。
【注释】
阴阳示生杀:指天地间的阴阳变化指示着生命的生老病死。
律法原铨衡:指法律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三尺贵所持:意思是三尺长的剑是贵重的兵器,比喻执法者手中的权杖。
淑问司邦刑:指贤能之人主管国家的刑罚。
亭疑慎斯矜: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要谨慎对待。
复置廷中平:在朝廷设置公正的官员。
赭衣虑塞路:指因服兵役而穿上赭色的衣服,堵塞了道路上的行人。
丹笔匪可轻:用红色的笔来记录事情,不可轻视。
贵踊忧岂细:富贵之人哭泣,哀伤之情岂能不深。
泣隅涕偏零:泪水在眼角旁流落,显得格外悲伤。
象魏悬日星:比喻法令如日月一样高悬于天。
行看石阜中,深溪峭墙形:意思是等待有一天,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像山一样的官吏就会隐伏,深沟大壑般的险恶就会消失。
释滞传古议,挈令扬主明:解除民众的疾苦,传承古代的智慧。
乳虎纵噬人,博士动引经:比喻那些贪婪之徒如同饥饿的猛兽,会吞食无辜的人。
五覆毋重比,端心铭鞠城:意思是在审理案件时,不要重复旧例,以免造成冤案。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作者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对照,以褒贬抑之手法,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全诗采用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司法官吏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社会上的许多问题。
首句“阴阳示生杀”,即指出天地间阴阳的变化指示着生死存亡。这两句话,既表明了自然现象,又暗示了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指出:“律法原铨衡”,意思是说,律法是用来衡量人才的尺度。这里,他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受到赞美的执法行为,说得好像是一种犯罪的行为,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滥用法律的不满情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发挥了前两句的意思。“三尺贵所持”,“淑问司邦刑”,都是说法律是衡量人才的标准,执法者手中有权,他们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存亡,这就必然导致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因此,诗人强调指出:“议事固以制”,但“亭疑慎斯矜”。意思是说,在议论政事时必须慎重,不要轻举妄动。“官寺既建长”,指官府机构已经建立起来。“复置廷中平”,指朝廷中已经设置了公正的官员。这里,诗人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是褒奖的事情,写得好像是一种罪过,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滥用权力的不满情绪。
下面六句,诗人着重从司法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腐败现象。“赭衣虑塞路”,指服兵役的人穿着赭色的衣服,使得道路阻塞,妨碍了行人的正常往来。“丹笔匪可轻”,意思是说,用红色的笔来记录事情,不能轻视它。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是褒奖的事情,写得好像是一种罪行,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滥用笔墨的不满情绪。“贵踊忧岂细”,指富贵人家的哭泣哀伤,怎么能不深刻呢?“泣隅涕偏零”,指人们在角落里流泪,涕不成声。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是褒奖的事情,写得好像是一种罪过,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虚伪的不满情绪。“法密苦凝脂”,指法律非常严密,就像凝脂一样难以溶解。“象魏悬日星”,比喻法令如日月一样高悬于天。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是褒奖的事情,写得好像是一种罪行,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滥用权力的不满情绪。
最后六句,诗人集中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行径。“行看石阜中”,意思是说等待着有一天,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像山一样的官吏就会隐伏起来,深沟大壑般的险恶就会消失。“释滞传古议”,指解除民间疾苦,传承古代的智慧。“挈令扬主明”,指辅佐皇帝,弘扬圣德。“乳虎纵噬人,博士动引经”,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是褒奖的事情,写得好像是一种罪行,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贪得无厌、穷奢极欲的不满情绪。“五覆毋重比”,意思是说在审理案件时,不要重复旧例,以免造成冤案。“端心铭鞠城”,指端正自己的思想,铭记国家的危难。这里,诗人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方法,把本来应该是褒奖的事情,写得好像是一种罪行,从而表达了对统治者贪得无厌、穷奢极欲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司法官吏言行举止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许多问题。全诗语言精炼含蓄,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