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宝刹倚云根,半壁孤高露粉痕。
叠巘插天苍隼立,群峰拔地白狼蹲。
苔碑有字湮名姓,钟梵无声报晓昏。
山下屯军新聚落,依稀烟火旧时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并分析其作用,然后进行赏析。“昔年宝刹倚云根,半壁孤高露粉痕。叠巘插天苍隼立,群峰拔地白狼蹲。”“昔年”二字点明时间,当年曾经是宝刹,依仗着云端的根基,半山腰孤高而显得格外清秀,露出白色的粉迹。“叠巘插天苍隼立”,山峰重叠,直插云天,像一只苍鹰站立;“群峰拔地白狼蹲”,群山如同白狼一般耸立。这两句描写了昔日的美景,为后文写今日的荒凉作了对比,突出了荒凉之景。“苔碑有字湮名姓,钟梵无声报晓昏。”“苔碑”即苔藓斑驳的古碑,“湮名姓”指的是古碑上的字被苔藓所侵蚀,已经看不清楚名字是什么。“钟梵无声报晓昏”意思是说,寺庙里的僧人敲钟念经的声音在清晨和黄昏时分都没有声音,只有寂静。这一句描写了寺院内的情景,为后文写今日的荒凉提供了环境描写。
【答案】
①“昔年”:指往日,当年。②“宝刹”:佛教语,指佛寺。③“倚云根”:依仗着云端的根基。④“半壁”:半边。⑤“孤高”:孤独高远。⑥“露粉痕”:指白色的痕迹。⑦“叠巘”:指连绵不绝的山。⑧“苍隼”:苍鹰,比喻山峰。⑨“白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⑩“苔碑”:指苔藓斑驳的古碑。⑪“湮名姓”:指古碑上的字被苔藓所侵蚀,已经看不清楚名字是什么。⑫“钟梵”:佛寺里和尚敲钟念经的声音。⑬“无声”:指没有声音。⑭“报晓昏”:报告日出和日落的时间。⑮“屯军新聚落”:指山下的驻军新聚集在一起的地方。⑯“旧时村”:旧时的村庄。⑰“依稀”:模糊隐约的样子。⑱“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昔日宝刹的辉煌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