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宵辞绮席,丽日踏芳郊。
相对二三子,时敦贫贱交。
泉声响涧户,云影度松巢。
安得逢檀越,丛林其结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哪些意象;然后结合选项,逐项分析,先指出哪一项最符合要求,最后再指出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春宵辞绮席”,绮席:华丽的宴席。辞:告别。绮席,华美的筵席。这句意思是说,春天的夜晚我告别了华美的筵席,来到了这美丽的郊野。

第二句“丽日踏芳郊”,丽日: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句的意思是说,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踏足在美丽的郊野里。

第三句“相对二三子”,“二三”指三人,两句大意为:你我二人面对三两友人,结交贫贱之交。

第四句“泉声响涧户”,涧,水边沟谷。涧户,水边门户。涧户就是山涧的洞口。涧户有流水声。泉水声从山涧中传来,响彻耳际。

第五句“云影度松巢”,云影,即云雾。这句的意思是说,云雾缭绕着松树栖息的窝巢。

第六句“安得逢檀越,丛林其结茆”,檀越,佛教语,原指对佛徒的尊称,后来泛指尊贵的人。丛林,佛教语,指寺院或佛寺。结茆(máo):扎营,这里指搭建草棚。这句大意是说,怎么能遇到贤者呢?我们只能在丛林之中搭起草棚栖身生活。

【答案】

译文:春天的夜晚我告别了华美的筵席,来到了这美丽的郊野。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踏足在美丽的郊野里,我与你我二人面对三两友人,结交贫贱之交。泉水声响彻山涧的洞口,云雾缭绕着松树栖息的窝巢。怎么能遇到贤者呢?我们只能在丛林之中搭起草棚栖身生活。

赏析:

首联写诗人辞别华美的筵席,来到风景如画的野外。“辞绮席”与“踏芳郊”前后照应,一扬一抑,形成波澜起伏之势。“绮席”“芳郊”这两个意象,既表现了诗人辞别宴会时的欣喜之情,也表现了诗人来到野外后的惬意之情,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颔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聚在一起,结交贫贱之交。“二三子”指的是三个朋友,“二三”在这里是一个虚数词,表明数量不多,突出了朋友少的特点。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交友之心切。

颈联写诗人听到泉声从山涧中传来,看到云雾缭绕着松树栖息的窝巢。“泉声响涧户”中的“声”字,写出了泉声的响亮,“涧户”则写出了泉水声的来源,使诗句形象生动。“云影度松巢”中的“影”字,写出了云彩的飘渺,“松巢”则写出了云影的来源,使诗句画面优美。

尾联写诗人想遇到贤人,但又不能遇到,只能选择在山林之中搭建草棚栖身生活。“檀越”是指尊贵的人,“丛林”是佛教语,指寺院或佛寺。“结茆”是扎营的意思。“逢”字写出了诗人的愿望,“其”字写出了诗人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