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书记鬓苍苍,每向春归欲断肠。
剩欲典衣酤酒饮,风流无复少年狂。

【注释】:

暮春写怀四绝:即《暮春闲情诗》。扬州书记:唐宋时,扬州为江南名都。扬州的秘书省中,有书记官数人,以文墨之职为要职。

每向春归欲断肠:每逢春天到来,诗人就感到悲伤。

剩欲典衣酤酒饮:只剩下一件薄衣服,只能买点酒喝。典衣,卖衣服。

风流无复少年狂:风流已不复当年年少时的豪放。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惜春的诗。诗题中的“暮春”、“闲情”,表明是写在初夏时节,也就是五月下旬至六月初,这时正是江南的暮春季节。从诗的开头两句看,诗人似乎正处在一种愁肠欲断的境况中,他的心情是如此地沉重和悲凉。

首句说“扬州书记鬓苍苍”,说明诗人是一位中年官吏。扬州,古称广陵,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这里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要冲地带,历史上经济文化发达。唐代以来,扬州一直是东南地区的著名城市。在这里做官,自然少不了应酬接待,免不了饮酒作乐,所以诗人说:“每向春归欲断肠”。

第二句紧承一句而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欲断肠”并非真的想哭,而是形容内心极度痛苦、难受,好像要被伤心的泪水绞断了一般。这句诗表面上是说诗人每到春天,就会想到自己年老色衰的容貌和由此而引起的悲伤,但实际却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青春年华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之情。

第三句“剩欲典衣酤酒饮”,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阐释和补充。既然只有一件薄衣服,那就只好典当衣物来换取一些酒水解解闷了。这句诗反映了诗人此时的生活困顿,连一件好的衣服都没有了,只能卖衣服来换酒喝了。

最后一句“风流无复少年狂”,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里的“风流”指的就是青年时候那种潇洒自在、自由奔放的精神境界和行为举止。诗人用“无复”二字强调了自己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洒脱不羁、意气风发的状态。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含蓄,情感深沉而内隐。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于青春年华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伤之情,以及生活困顿、典衣换酒的无奈,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深深感慨。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只有在经历了岁月沧桑、人生百态之后,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才能更好地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