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度嵚崟,千溪复万林。
含沙疑鬼箭,飞草畏蜞针。
火种通猺俗,山歌杂獠音。
逢迎暂投息,起坐剧愁心。

【注释】

下马:放下马缰。度:越过。嵚崟(qíng yīn):山高险峻不平貌。含沙疑鬼箭:比喻山高路险。飞草畏蜞针:比喻山高林密,难以行走。火种通猺俗:指少数民族地区的习俗。猺(yáo):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杂獠音:指少数民族的音乐。

【赏析】

《过横江》,唐玄宗天宝初年,诗人曾游历江西,后因安史之乱,被贬为忠州司户参军。这首七绝描写了诗人在横江一带所见的山水风光。前半部分写横江之景,后半部分写横江之行,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句“下马度嵚崟”,交代了行踪和地点,点明题旨。“下马”是说诗人来到横江之后,便下了马。“嵚崟”是形容山势高低不平,陡峭险要的意思,也指山峰高耸。

次句“千溪复万林”,描绘了诗人所经之处,群山连绵,溪流纵横,林木茂盛。“复”有“又”、“再”的含义,这里指“群山重叠”。

“含沙疑鬼箭,飞草畏蜞针”,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色。“含沙”是说山中多风沙,“鬼箭”是指山中的风,“飞草”是指飘落的树叶,“蜞针”是指荆棘。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沙、荆棘等自然景物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横江地区山高林密、风大物多的恶劣自然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畏惧和不安。

第三句“火种通猺俗,山歌杂獠音”,描述了诗人在横江地区所听到的少数民族音乐。“猺”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当地的少数民族;“獠”也是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当地的另一种少数民族。这两句诗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民俗风情,表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

第四句“逢迎暂投息,起坐剧愁心”,描绘了诗人在横江地区所经历的一段旅程。“逢迎”是说诗人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当地人,他们热情地招待了诗人,给诗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投息”是说诗人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暂时可以休息的地方。然而,诗人却因为这段旅程而感到忧愁,因为他知道自己即将再次踏上征程,去往更远的其他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横江地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横江地区山高林密、风大物多的恶劣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丰富民俗风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横江地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这段旅程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