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岸危于削,群山隐似围。
豺狼前日盛,市井近来非。
古屋蓬蒿遍,荒村鸟雀稀。
还闻覆巢日,烈火照天飞。
【注释】
- 阑泊口:《元和郡县志》载:在上洛县南。
- 一岸危于削:指岸边险峻如同悬崖峭壁一般,形容地势陡峭。
- 隐似围:指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将整个大地都围了起来。
- 豺狼:指山林中的野兽,这里借指乱世的统治者。
- 市井近来非:指市场和商业活动已经变得萧条,不再是往日的繁荣景象。
- 蓬蒿遍:指荒废的房屋被野草覆盖,形容荒凉的景象。
- 鸟雀稀:指村庄中没有鸟儿和飞鸟的身影,形容人烟稀少。
- 覆巢日:指灾难降临的日子,比喻社会动乱,百姓遭受不幸。
- 烈火照天飞:形容火灾蔓延,火光冲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上洛县阑泊口一带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忧虑之情。
首句“一岸危于削”,描绘了阑泊口岸边险峻如削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地势的陡峭。这暗示了这里的自然条件恶劣,可能也预示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艰辛。
次句“群山隐似围”,进一步描绘了群山环绕的壮观景象,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似乎群山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给人一种压迫感。
第三句“豺狼前日盛”,用“豺狼”来形容乱世中的统治者,意味着曾经的统治者残暴无道,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四句“市井近来非”,指出了市场的萧条,不再繁华,反映出经济状况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这也反映了社会动荡对民生的影响。
第五句“古屋蓬蒿遍”,描绘了废弃房屋被野草覆盖的景象,表现出荒凉的社会现状。这暗示了人们失去了生计来源,只能寄希望于自然的庇护。
第六句“荒村鸟雀稀”,进一步强调了村庄的荒凉,连鸟儿和飞鸟都没有踪影,更突出了人烟稀少的状况。这反映了社会的衰败和人民的疾苦。
最后一句“还闻覆巢日”,提到了“覆巢之日”,这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比喻,表示战争的残酷无情。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战争或社会动乱,暗示着未来的灾难和不祥之兆。
整首诗通过对阑泊口一带自然和社会状况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忧虑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