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虔兵下,前茅次九洲。
一烽深照夜,群马飒惊秋。
劲气方全蓄,沉机岂共谋。
似传终左次,失喜敢忘忧。
【注释】
①虔:指东晋的桓温。②前茅:前锋部队。次:驻扎,停留。③烽:古代烟火信号,这里指战火。④飒:通“摄”,惊动。⑤方:正。⑥左次:指失败。⑦失喜:失去喜讯而感到喜悦。⑧敢忘忧:表示自己不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对朝廷的不满和忧虑之情的发泄。《新唐书》本传谓此诗作于贞元初年。
首联:“闻说虔兵下,前茅次九洲。”
“闻说”二字表明此诗并非作者所拟,而是当时人们议论的话题。
“虔兵”指的是东晋大将桓温率领的军队。东晋时,桓温北伐中原,曾派兵征伐蜀地。后来,蜀国灭亡。所以,有人议论说东晋军队已经攻下了南诏国。
“前茅”指军队最前面的部队。“次”字在这里有停顿、停留的意思,也指驻军或驻扎。“九洲”泛指南中国大地。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听说东晋军队已经攻下了南诏国,前锋部队已经驻在了南诏国境内,驻扎在了中国的九个州。
颔联:“一烽深照夜,群马飒惊秋。”
“一烽”指的是烽火台。“烽”是一种报警的烟火信号,点燃后,可以传递紧急消息。“深照夜”,意思是说烽火台上燃起的烟火在夜晚能够照亮很远的距离。“群马”,指战马。“飒”通“摄”,意为惊动。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一支烽火台上燃起的烟火在夜晚能够照亮很远的距离,一群战马惊动了秋天的景色。
颈联:“劲气方全蓄,沉机岂共谋?”
“劲气”指的是勇猛的精神力量。“全蓄”,积蓄,积聚。“沉机”,深沉的计谋。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一股勇猛的精神力量正在积聚,深沉的计谋岂能与浅薄的计谋相提并论?
尾联:“似传终左次,失喜敢忘忧。”“左次”,战败。“失喜”指的是失去了喜讯而感到喜悦。“敢忘忧”,表示自己不忧愁。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好像听说他最终战败,失去了喜讯而感到喜悦,我敢不忧愁吗?
这首诗通过议论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中一些官员的态度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