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何时了,迎长此日同。
江湖战伐里,岁月往来中。
雁断沾沙雨,虫鸣落叶风。
书云从太史,曝日且南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和选项确定诗句所包含的意思,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至日”的意思是:到了这一天(指重阳节)。“为客何时了”,是说自己在外做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一句点明了诗人在重阳节时仍羁旅在外,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迎长此日同”,意思是说,我与重阳节相逢,就应当欢欣喜悦。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重阳节的喜爱和对重阳节的向往之情。“江湖战伐里”,“江湖”代指战场,诗人通过“战”“伐”二字,写出了战争的激烈,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雁断沾沙雨”意思是大雁因受风雨袭击而折断了翅膀,不能飞回北方。“沾沙雨”即“沙尘之雨”,这里形容大风吹沙走石的景象,暗示着诗人漂泊流离的艰难生活。“虫鸣落叶风”意思是秋虫因风起而鸣叫,落叶被风吹得纷纷扬扬。这里用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景物,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境。“书云从太史”,意思是说书信如云,随处可得。“从太史”是说自己如同《史记》中的司马迁一样,能写出不朽的篇章。“曝日且南翁”,意思是说晒晒太阳,暂且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南翁”是陶渊明的别称,这里表示诗人希望过上闲适恬淡的生活。

“赏析”部分: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阳节时羁旅在外的生活情景。诗人在重阳节时还未能回到故乡,只能独自面对这个节日。他看到大雁因沙尘暴而折断翅膀,听到秋虫因秋风而鸣叫,看到了落满黄叶的树枝随风飘荡。这些景象都让他感到孤独和凄凉。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热爱这个节日。他认为这个节日就像《史记》一样,能够留下自己的足迹。他还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那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因此,尽管身处异乡,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答案】

①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重阳节时羁旅在外的生活情景。②诗人在重阳节时还未能回到故乡,只能独自面对这个节日。③他看到大雁因沙尘暴而折断翅膀,听到秋虫因秋风而鸣叫,看到了落满黄叶的树枝随风飘荡。④这些景象都让他感到孤独和凄凉。⑤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热爱这个节日。⑥他认为这个节日就像《史记》一样,能够留下自己的足迹。⑦他还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那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⑧因此,尽管身处异乡,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