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愁长少睡,墟落自多虞。
里布晨输税,江船夜送徒。
曙星寒共照,野鸟暗相呼。
王事谁能却,年华浩欲徂。
【解析】
此诗是一首抒情言志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时事的感慨。
第一句:“羁愁长少睡”,羁愁即旅途中的忧思。“羁愁”是羁旅之人因思乡、念家而郁积于胸中的愁苦之情,它既包括了游子在外的思念家人的情感,也包括了在外漂泊之人因长期奔波劳碌而造成的困顿、疲惫等情状。这句诗通过“羁愁”来点明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的孤寂心境。
第二句:“墟落自多虞”,“墟落”指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多虞”意为担心、忧虑。“自”字在这里有反问的意味,表明诗人已经为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做好了思想准备,因此内心充满了忧虑。
第三句:“里布晨输税。”“布”是货币单位,“里布”即地方货币,也泛指地方财政。“输税”即交税,古代赋税制度中的一种。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就起床去交纳地方税款的情景,从而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担忧的心情。
第四句:“江船夜送徒。”这里指的是夜晚的船只上运载着那些被迫离开家乡去服兵役的人们。“夜送徒”既反映了当时兵役征调制度的不合理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些被迫离家远行的人们的同情和关切。
第五句:“曙星寒共照。”“曙星”指天刚亮时的星星,也即拂晓时分的星星。“共”字在这里有相伴的意味,表示诗人与那些被征召去服役的人一同迎接黎明的到来。这里的“曙星”既是实景描写,也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第六句:“野鸟暗相呼。”“野鸟”指生活在野外的鸟儿。“呼”字在这里有呼唤、召唤的含义。“暗相呼”既描绘了诗人在黎明时分看到鸟儿们在野外相互呼唤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第七句:“王事谁能却。”“王事”指朝廷或国家的政务。“谁能却”意谓:谁会停止这种政务?这里的“王事”既是实指,也是虚指,既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身负的国家重任,也可以理解为其他需要承担国家政务的人所肩负的使命。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政务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
第八句:“年华浩欲徂。”“年华”指美好的时光,也即人生的年华。“浩欲徂”意为时间过得很快,仿佛要匆匆而过。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美好时间即将流逝的感慨,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焦虑。
【答案】
秋怀七首
羁愁长少睡, 墟落自多虞。
里布晨输税, 江船夜送徒。
曙星寒共照, 野鸟暗相呼。
王事谁能却, 年华浩欲徂。
注释译文赏析:
羁愁长少睡,
墟落自多虞。
里布晨输税,
江船夜送徒。
曙星寒共照,
野鸟暗相呼。
王事谁能却,
年华浩欲徂。
译文赏析:
羁旅之中常常失眠,因为心中总是牵挂着故乡。白天在乡村里缴纳田赋(里布),夜里乘舟前往远方去运送军役人员(江船)。黎明时分,天空中闪烁着星光,它们相互映照着;傍晚时分,一群野鸟在田野上空飞翔鸣叫。我担心国家的大事,不知能否制止住这种局面,如今青春年华已逝去(年华浩欲徂)。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七言律诗。全诗以羁愁起兴,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时代动乱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首联“羁愁长少睡,墟落自多虞”,写羁旅中思乡之愁和忧虑国事之心。羁愁即旅途中的忧思。“羁愁”是羁旅之人因思乡、念家而郁积于胸中的愁苦之情,既包括了游子在外的思念家人的情感,也包括了在外漂泊之人因长期奔波劳碌而造成的困顿、疲惫等情状。这句诗通过“羁愁”点明诗人身处异地、远离家乡的孤寂心境。“墟落”指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多虞”意为担心、忧虑。“自”字在这里有反问的意味,表明诗人已经为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做好了思想准备,因此内心充满了忧虑。
颔联“里布晨输税,江船夜送徒”,写诗人在清晨就起床去交纳地方税款,以及夜晚船只上运载着那些被迫离开家乡去服兵役的人们。“里布”即地方货币,“输税”即交税,古代赋税制度中的一种。“江船夜送徒”既反映了当时兵役征调制度的不合理性,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些被迫离家远行的人们的同情和关切。
颈联“曙星寒共照,野鸟暗相呼”,写黎明时分看到鸟儿们在野外相互呼唤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这两句是实景描写,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尾联“王事谁能却,年华浩欲徂”,写作者对于国家政务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美好时间即将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年华已逝的感伤。
整首诗以羁愁起兴,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时代动乱的担忧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全诗构思新颖巧妙,语言精炼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