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阁西南引兴长,高城落日晚苍凉。
江通牛吼疑巴峡,山入龙门似太行。
季子敝裘终相国,长卿驷马未还乡。
登临日对芳樽酒,莫遣秋风近绿杨。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所以考生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逐句翻译,注意关键词的提示。

【答案】

译文:快阁西南引兴长,高城落日苍凉。江通牛吼疑巴峡,山入龙门似太行。季子敝裘终相国,长卿驷马未还乡。登临日对芳樽酒,莫遣秋风近绿杨。注释:西南引导着兴致长久,高高的城池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显得苍老凄凉。江水连通着牛鸣声,令人疑心是巴地峡谷,山峰插入如同太行山一样险峻。季子的破衣旧袍终究使他成为相国的谋士,司马相如的骏马最终没有回到家乡。登上楼阁面对美景畅饮美酒,不要被秋风刮到那绿杨树丛中去。赏析:这是一首登快阁的七律。诗的前二句“快阁西南引兴长,高城落日晚苍凉”写登快阁所见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首句中的“快”字既写出了快阁的建筑特色,也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愉悦心情。次句“高城落日晚苍凉”,写快阁四周的环境。诗人站在快阁上眺望远方,只见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晚霞苍然,给整个高城披上了一层凄冷、悲凉的色彩。这两句诗写登阁所见景物,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后两句“江通牛吼疑巴峡,山入龙门似太行”写登快阁所感。这两句诗中,“疑”与“似”两字,把眼前景象与历史上著名的两个著名地名联系起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气势雄伟的画面:长江流经此地,水势汹涌;两岸峭壁耸立,山峦叠嶂,恰似太行山。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第三联“季子敝裘终相国,长卿驷马未还乡”用春秋时期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个是战国时期齐国人管仲,曾贫贱为鲍叔牙的家臣,后来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他穿着破旧的皮袍,仍然受到重用的典故;另一个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年轻时因家境贫寒而不得志,后来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曾经骑着一匹名贵的马匹,却没有得到归乡的机会的典故。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但却不能像他们那样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遗憾之情。第四联“登临日对芳樽酒,莫遣秋风近绿杨”则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在快阁的高处登高临风,面对着满杯的香醪,应该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不要让秋风吹过绿杨树去。这两句诗中既有“登高临风”的豪情壮志,又有“赏心乐事”的喜悦之情,同时还有“莫遣秋风近绿杨”的惆怅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