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展转见艰危,南望徒令涕泗垂。
六县久闻残戍长,一州犹迟进王师。
潜依舍主惊相失,寄食野僧恒苦饥。
正是草间愁落日,石崖那更啸熊罴。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诗作,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况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全诗共五首,这里给出第一首:
承家兄自石城南归消息述赋五首
书来展转见艰危,南望徒令涕泗垂。
六县久闻残戍长,一州犹迟进王师。
潜依舍主惊相失,寄食野僧恒苦饥。
正是草间愁落日,石崖那更啸熊罴。
注释:
- 书来展转见艰危:指收到家信时的心情,感到事情变得艰难和危险。
- 南望徒令涕泗垂:望着南方(可能是指家乡或亲人),只让眼泪流了下来。
- 六县久闻残戍长:听说有六个县被敌人占领,守军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
- 一州犹迟进王师:整个州(可能是指一个地方)仍然迟迟没有派出援军。
- 潜依舍主惊相失:偷偷地依靠别人家(可能是指朋友或亲戚家的房屋),主人发现后感到惊讶而与自己失去了联系。
- 寄食野僧恒苦饥:住在野外的和尚经常因为饥饿而受苦。
- 正是草间愁落日:正是在夕阳下,草间充满了忧愁。
- 石崖那更啸熊罴:在石崖上怎么能发出像熊和罴这样的咆哮声呢?熊和罴都是猛兽,这里用来形容内心的愤怒和力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他通过书信得知家人和朋友的安全情况,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多次提到“泪”、“饥”等字眼,表达了他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最后一句“石崖那更啸熊罴”则形象地表达了他内心的愤怒和力量,暗示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