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清明有几家,楚天三日雨黄沙。
城南莺燕青春暮,江上旌旗白日斜。
征马萧萧愁积雨,客帆隐隐送飞霞。
绝怜憔悴乡园里,江海经年眺望赊。
【注释】
感兴:即《拟古》,模仿古人的诗歌。刘以和:不详。次:次韵。楚天:指楚国的天空。黄沙:指大漠风沙。城南:指长安城南。莺燕:指春天的鸟。青春暮:指春天将要过去。旌旗:指军队的旗帜。萧萧:形容马叫声。征马:行军时所骑的马。客帆:远行的船只上的船帆。经年:一年,这里指很久。眺望赊:远望。
【译文】
清明时节烟火人家有几家?楚国天空三日雨黄沙。
城南春燕飞来又飞去,江上旌旗迎风吹斜。
远行马儿萧萧响哀鸣,远行人帆隐隐送飞霞。
可叹我那家乡人憔悴,一年到头在江海眺望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江南清明时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感兴次刘以和”是首联,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诗人因刘以和的诗作而有所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次韵诗。
颔联“烟火清明有几家,楚天三日雨黄沙。”描述了江南清明时节的景象:烟霭蒙蒙,人们点起炊烟;天空中黄沙弥漫,连楚国的天空也染上了一层黄色。这里的“黄沙”,不仅指自然界的风沙,还暗寓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忧郁。
颈联“城南莺燕青春暮,江上旌旗白日斜。”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的情景:城外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但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江上的旌旗在夕阳下迎风飘扬,但战争即将到来。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清明时节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不安。
尾联“征马萧萧愁积雨,客帆隐隐送飞霞。”则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忧郁:远行的战马在雨中嘶鸣,象征着战争的残酷;远行的船只上,帆影隐隐约约,仿佛是在送别飞走的飞霞一般。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自己的命运的无奈,又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期盼。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自己命运的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期盼。同时,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