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远在三华顶,使节真成九日游。
别洞幡幢通上界,乱山烽火隔南州。
雕弓隐月啼猿晚,玉帐连云断雁秋。
闻说岩扉题句后,彩霞长护殿西头。
【注释】
奉和李府判行华九日游三华山:这是一首奉和的诗,奉和就是按照前人的作品来写自己的作品。这首诗是作者在唐朝时期写的,当时他正在担任李府的判官,所以叫“奉和李府判行华九日游三华山”。
仙居远在三华顶,使节真成九日游。 三华山,即今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的总称,为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指的是黄山。
别洞幡幢通上界,乱山烽火隔南州。 幡幢,古代帝王或大官出行时仪仗所用的旗幡。上界,指仙境。南州,指南方。
雕弓隐月啼猿晚,玉帐连云断雁秋。 雕弓,用鸟兽皮蒙着的箭杆或箭筒。隐月,指弯月当空。猿(yuán),一种能发出悠扬声音的动物。玉帐,指用玉石装饰的帐篷。
闻说岩扉题句后,彩霞长护殿西头。 岩扉,即山门,泛指寺院大门。句后,是诗人自作自解,指自己所作的诗句。岩扉题句后,意谓这些诗句就挂在岩门的后面。彩霞长护殿西头,意为这些彩霞永远守护着殿西头。
赏析:
这首诗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诗人任歙州刺史时所作。诗人奉和李元膺的《九日游三华山》,并作此诗以记其事。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一种高远、宁静的境界。诗中“雕弓隐月啼猿晚,玉帐连云断雁秋”二句最为传诵,被后人广为引用。
第一联写九华山的仙居之美;第二联写登山路上所见之景;第三联写到达山顶之后所见之景;第四联写从山顶下山时所见之景。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明丽,富有韵味,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