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旧宅龙江上,五月清风一草堂。
雾隐松萝分晓荫,雨翻兰杜浥秋香。
连峰当户明书幌,流水交渠映笔床。
此日从公趋幕府,能忘高咏向沧浪。
题草堂
胡君旧宅龙江上,五月清风一草堂。
雾隐松萝分晓荫,雨翻兰杜浥秋香。
连峰当户明书幌,流水交渠映笔床。
此日从公趋幕府,能忘高咏向沧浪。
注释:
- 题草堂:题写于草堂的诗作。草堂:即诗人的居所。
- 胡君:指诗人的朋友或熟人,此处应为友人。龙江上:指位于龙江边的友人居所。
- 五月:指诗人所在的季节是初夏。清风:清新的空气。一草堂:指诗人独自在草堂中吟咏。
- 雾隐松萝:指早晨薄雾弥漫,松树和萝藤隐约可见。分晓荫:清晨时分的阴凉。
- 雨翻兰杜:指雨点打在兰花、杜若等植物上。浥秋香:被雨水滋润后散发出的香气。
- 连峰: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当户:面向门户。明书幌:明亮的窗帘。
- 流水交渠:流水在渠道中交相流淌。映笔床:映照着笔床的影子。
- 此日:这一天。从公:跟随某人。趋幕府:前往官府办公。
- 高咏:高声咏诵。向沧浪:向往苍茫的水边。沧浪:宽阔的水面,这里指代水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胡君旧宅龙江上”,诗人以“龙江”二字开篇,既点明了地点,又暗寓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龙江,即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象征着宽广、深远。在这里,诗人将友人的居所比作长江之畔的龙江,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住所的熟悉,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第二句“五月清风一草堂”,诗人用“清风”二字,形容夏日微风拂面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同时,“一草堂”三字,既点明了这是一处简陋的草堂,又暗示了诗人独自在此静心吟诗的场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第三、四句“雾隐松萝分晓荫,雨翻兰杜浥秋香”,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清晨时分的景色。雾气朦胧,松萝掩映,形成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雨点落在兰花、杜若等植物之上,使得它们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这两句诗通过对晨雾、露珠、兰花、杜若等景物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清晨的清新与宁静,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洞察力与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第五、六句“连峰当户明书幌”,通过描绘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以及它们在阳光下投下的明亮影子,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居所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同时,“连峰”一词,既暗示了诗人居所的险峻,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七、八句“流水交渠映笔床”,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居所内部的一角——流水潺潺,与笔床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这一景象不仅展示了居所的雅致,也寓意着诗人追求文学创作的理想境界。
尾联“此日从公趋幕府,能忘高咏向沧浪”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这一天陪伴友人前往官府办公,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志向。他希望能像高歌一样,尽情地吟咏出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最终投身于广袤无垠的水边,追寻人生的真谛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色,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表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与情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