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浩瀚接沧溟,野色依微带草亭。
霜入枫林开锦绣,水生兰渚漾空青。
菰蒲日照鵁鶄影,杨柳风翻翡翠翎。
无限临图怀别恨,可堪边雁月中听。
【注释】
沧溟:大海。
霜入枫林开锦绣,水生兰渚漾空青:霜降枫叶红如锦,水生荷花白似青。菰蒲:即菰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浅水湿地或沼泽中,茎有节,叶圆盾状,花序顶生,果实椭圆形,果皮白色。菰菜为江南特产,可食,也可作药。日照鵁鶄影,杨柳风翻翡翠翎。鸐鶋,即鸐鶋鸟,形似鹞子而小,色黑褐,嘴短而直,性喜高飞。“杨柳”二句,以杨柳比喻鸐鶋的羽毛和姿态。
边雁:即大雁。月中听:大雁在月下叫唤。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赵参政离别时的情景。首联写山野风光,次联写江上景色,末联写边塞景象。全诗意境开阔,色彩绚丽。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风景图:“江流浩瀚接沧溟,野色依微带草亭。”“江流浩瀚”形容江水浩荡;“接沧溟”,指江水与海洋相连。“野色依微”,描绘出山野间淡淡的绿意;“带草亭”,则写出了草亭傍依山野,显得宁静而和谐。
颔联“霜入枫林开锦绣,水生兰渚漾空青。”描绘了霜降后枫叶呈现出的艳丽色彩,以及水中生长的荷花如同碧玉般洁白的景象。“菰蒲”“兰渚”分别指的是长满菰菜和荷花的水塘或沼泽。“日光”照在菰蒲上,映出了它们的影子;“风翻”则是风吹动柳枝,使其飘舞如翡翠般的美丽。
颈联“菰蒲日照鸑鶋影,杨柳风翻翡翠翎。”则进一步描绘了鸐鶋在阳光照射下的倒影和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美丽画面。其中,“鸑鶋”是一种小型鸟类,其羽毛呈黑色,翅膀展开时像展翅欲飞的燕子。“翡翠翎”则指这种鸟儿的羽毛颜色,翠绿色如同翡翠一般。
尾联“无限临图怀别恨,可堪边雁月中听。”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的离愁别绪。这里,“临图”意味着站在画卷旁观赏美景;“怀别恨”则暗示着因为离别而心生哀伤。最后两句“可堪边雁月中听”,更是将离别的情绪推向高潮。这里的“可堪”意为难以忍受,“雁”则是指候鸟,常在夜间鸣叫。当诗人听到候鸟在明月下的叫声时,心中不免涌起对离别的伤感。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情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