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日暮苦风沙,共说残年气候差。
水暖已闻冰解冻,地枯不见雪飞花。
去牛来马馀千里,吠犬鸣鸡有几家。
东望春回应不远,可能膏泽遍荒遐。
这首诗描述了北平在一冬无雪的情况下,风沙肆虐的景象以及人们对于这种气候的感叹。诗中描绘了边城日暮时的苦风沙,以及水暖冰解、地枯雪飞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忧虑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北平一冬无雪风沙特甚虽土旷人稀而车运不绝良可叹也
北平(今北京)这一冬没有雪,天气非常恶劣。尽管土地辽阔,人口稀少,但车辆运输仍然畅通无阻,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
边城日暮苦风沙,共说残年气候差。
边城(指边远地区)傍晚时分,风沙肆虐。大家都在感叹这一年气候不好,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水暖已闻冰解冻,地枯不见雪飞花。
随着水温升高,冰块开始融化;大地干裂,连雪花都难以飞舞。
去牛来马馀千里,吠犬鸣鸡有几家。
为了躲避风沙,许多家畜离开了这里,只剩下千里之外还有牲畜。狗吠鸡鸣声声入耳,却只有几家人还留在家中。
东望春回应不远,可能膏泽遍荒遐。
向东望去,春天似乎就在不远处。希望春天的到来能带来丰富的雨水,让这片荒凉的土地得到滋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平一冬无雪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变迁的担忧。诗人通过对边城日暮苦风沙、水暖冰解、地枯雪飞等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水暖已闻冰解冻,地枯不见雪飞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季节更替带来的自然变化。最后一句“东望春回应不远,可能膏泽遍荒遐”则表达了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盼和对大自然恢复生机的渴望。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变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