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投老向柴荆,此日持杯百感生。
末路更谁怜季子,平居只是愧难兄。
青萝夜雨书连屋,紫稻秋风酒满罂。
早晚定移湖上宅,剩栽松竹报生成。

【注释】

①柴荆:柴门。

②季子:指孟尝君。

③难兄:指诸葛亮。

④青萝:一种草,这里代指松树。

⑤紫稻:指紫糯米,这里指稻米。

⑥湖上宅:指别墅。

⑦剩栽:留种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当时他已五十余岁,仕途失意,家贫如洗,在洛阳过着清苦的隐居生活。此诗即写他当年在东都时与子侄兄弟同游赏景的盛况,抒发了他们老来相逢时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开头四句写当年同游之盛。“同年投老向柴荆”,说明当年都是年富力强的青年时期;“此日持杯百感生”,则表现他们今日重聚时的欣喜之情。这两句互文见义,表明杜甫对这次重逢是多么地珍视。接着写他们相聚时的感慨:“末路更谁怜季子,平居只是愧难兄”,说如今人生道路已到尽头,再也没有人可怜我这样的穷困潦倒之人了。平居之中,自己只能以兄长自慰,深感愧疚。这四句中,“投老”、“持杯”、“百感”三组叠词,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柴荆”一词,既写出了杜甫当年的生活状况,也透露出他对当年生活的无限眷恋。同时,“柴荆”一词也暗示着杜甫后来的流离失所。

中间四句写当日景色之美。“青萝夜雨书连屋”,描绘的是一幅幽美的夜景图。雨后青翠的山野间,青萝藤缠绕在一起。夜幕降临时,雨水洒满了整个屋子,仿佛连屋上的青萝也被淋湿了。此时此地,杜甫的心情是何等惬意、舒畅。然而,这种美中不足的是:“紫稻秋风酒满罂”,秋天的紫稻田里飘出了阵阵稻香,风一吹过来,便让人心旷神怡。而此时,人们却只能端起酒杯,把酒言欢。这种美好的景色被酒给破坏了,使杜甫十分遗憾。

最后两句是杜甫的心愿:“早晚定移湖上宅,剩栽松竹报生成”,希望能早一点移居到湖上,让那些松树竹子在那里成林成片地生长。这里的“剩栽”一词,既表明了自己要留下这些树木的心意,也暗含着诗人对自己将来能够有所作为的期待。

全诗通过对昔日的追忆,抒发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前境遇的无奈和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