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江南亲,暮与江南敌。
江水本无情,人心自矶激。

《懊恨曲》是元代诗人刘崧的作品,其全文如下:

朝为江南亲,暮与江南敌。
江水本无情,人心自矶激。

接下来对诗句进行详细赏析:

  • “朝为江南亲”
  • 此句表达了诗人初到江南时,如同家人般亲密无间的情感。这里的“亲”字,不仅指家庭亲情,也暗指与江南水土的亲近和融洽。
  • 诗人通过“朝为江南亲”这一描述,展现了他对江南生活的初步适应和喜爱,以及那种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情感体验。
  • “暮与江南敌”则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开始感受到与江南的某种竞争或对立。这里的“敌”并非字面意义的敌人,而是指两种文化、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 这两句诗通过对“朝”与“暮”的时间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江南生活初期的适应过程及其心理变化。
  • “江水本无情”
  • 此句揭示了自然现象中的江水本身并无情感,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流动。这里用“本无情”来强调江水的客观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情感与自然的冲突。
  • 通过将江水拟人化为“无情”,诗人表达了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 “人心自矶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矶,即岩石,是江水中突出的部分,常常成为人们情感波动的象征。这里的“激”指的是因内心感受而产生的情绪波动。
  • 这句诗反映了人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时,内心的复杂反应和情感的起伏变化。

《懊恨曲》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从初到江南的新鲜感,到逐渐感受到的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冲突和融合的心路历程。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抒发,也是对人生旅途中情感变迁的一种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